又称积年腰痛。指腰痛反复发作,经久不愈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腰背病诸候》:“夫腰痛皆由伤肾气所为。肾虚受于风邪,风邪停积于肾经,与气血相击,久而不散,故久腰痛。”多因肾气不足或肾虚邪恋所致。治疗以补肾为主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临安府(今浙江杭州)人,是太医靳豪的后代,高宗绍兴初为内直翰林医官。
八法之一。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,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。虚证有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等不同,补法也分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等,并宜结合五脏之虚补益五脏。根据病情缓急和虚弱程度,又分为峻补与缓补。《素问·至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正传·眩运》。因风热上壅所致的头目眩晕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头痛源流》:“风热上冲眩晕,必胸中不利,旋运欲倒。”治宜疏风清热,用羌活汤、荆黄汤等方。参见眩晕条。
小儿斑驳发疹的病因。宋·陈文中《小儿痘疹方论》:“凡小儿斑驳疹毒之病,俗言疹子,是肺胃蕴热,因时气熏发于外”所致。治宜宣肺解毒,用银翘散加减,辛凉透毒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。证为肛门部摺缝破烂,便如羊粪,便后出血,剧痛。宜内服养生丹,外用薰洗,顽固难愈者可手术治疗。相当于肛裂。
病证名。即指崩漏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:“崩中之状,是伤损冲任之脉。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,为经脉之海,劳伤过度,冲任气虚,不能约制经血,故忽然崩下,谓之崩中。崩而内有瘀血,故时崩时止,淋沥不断,名曰崩
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儿科教研组编。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,前者介绍儿科学的发展概况,及诊治、护理等基本知识。后者又分初生疾病、四大要症(麻疹、天花、惊风、疳症)、弱症、杂症四部分,并附小儿推拿术。书中根
体内先有热邪潜伏,或其他邪气郁而化热,致肠胃热积。临床表现为发病时即见咽干、口臭、腹胀压痛、大便秘结、小便短赤、舌红苔黄干等内热症状。
病名。出《治疔大全》。又名惹肥。多因赤脚接触土中粪毒而致。证见脚趾肿痛。可用鸭毛煎汤,加皂矾洗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