栀子生姜汤
即栀子生姜豉汤,见该条。
即栀子生姜豉汤,见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医》4(1):40,1959。为茶子饼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事方》。为羊外肾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患痢疾后发生的鹤膝风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因正气亏虚,湿热侵袭膝部所致。痢止后随即两膝肿痛,足胫软弱,步履艰难,甚至形寒发热。治宜扶正通络,祛湿清热。内服人参败毒散加牛膝、桑枝、秦艽等。参见鹤
见清·汪双池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。即丝瓜络,详该条。
①指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。②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,更相胜负所能出现的病变。《灵枢·论疾诊尺》:“冬伤于寒,春生瘅热。春伤于风,夏生飧泄、肠澼。夏伤于暑,秋生痎疟。秋伤于湿,冬生咳嗽。是谓四时之序也。”
练功方法之一。出《易筋经》。一手握空拳置于腰后,另一手高举过顶,掌面下覆,曲肘钩掌,目注掌心,舌舐上腭,鼻调匀。《易筋经》:“鼻息调匀,用力收回,左右同之。”
古代下胎毒法之一。取黄连捣碎,用水浸泡出汁,时时滴儿口中,婴儿初生,体内蕴有胎热,或值夏季气候炎热之时宜用之。有清热解毒的作用。
病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疸源流》:“力役人劳苦受伤,亦成黄胖病,俗名脱力黄。”与因虫食所致之黄胖病不同。证见黄胖而好食易饥,怠惰无力。治宜双砂丸、伐木丸加味。参见黄胖条。
病名。《疡医准绳》卷四:“胫疽,发于胫名曰兔啮。”即附骨疽。详该条。
五行理论称为肝木乘脾土。由于肝气横逆,疏泄太过,影响脾胃,以致消化机能紊乱。主要证候有头眩、易怒、胸闷、胁痛以及脘腹胀痛、厌食、大便泄泻、脉弦等脾虚症状;若主要表现为嗳气、吞酸、呕吐等犯胃症状者,则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