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枳壳青皮饮

猜你喜欢

  • 通身肿

    证名。即遍身肿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肿病诸候》:“水病者,由肾脾俱虚故也。肾虚不能宣通水气,脾虚又不能制水,故水气盈溢,渗液皮肤,流遍四肢,所以通身肿也。令人上气体重,小便黄涩,肿处按之,随手而起是也。”

  • 痰火耳聋

    耳聋的一种。《医学入门·耳》:“耳聋有痰火。”多因膏粱胃热上升,两耳蝉鸣,热郁甚则气闭而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耳病源流》:“以聋之为病,多由痰火郁络,非磁石镇坠,乌桂椒辛,菖蒲辛散以通利老痰,则郁火何由

  • 蛇舌草

    ①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白花蛇舌草之简称。③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瓶尔小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释普济

    【介绍】:见普济条。

  • 非搐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幼幼集成·惊风辟妄》。指小儿急慢惊风。详搐条。

  • 胃主降浊

    胃的功能之一。浊,指饮食水谷。《灵枢·阴阳清浊》:“受谷者浊。”胃中初步消化的食糜,依靠胃气的作用,而下降到肠道,与脾主升清的功能有相反相成的作用。

  • 软痹

    病名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软痹者,乃膏粱火乘肝肾,以致血气涩,则痹厥不仁,虚则软缓无力,或麻木不举,三妙丸,搜风顺气丸。然肾主骨,虚则骨软,阳虚附虎四斤丸,阴虚虎潜丸、肾气丸。脚软筋痛者,大补阴丸去地

  • 膈痰

    痰证之一。又名痰结实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四:“膈痰者,气不升降,津液否涩,水饮之气聚于膈上,久而结实,故令气道奔迫,痞满短气不能卧,甚者头目旋运,常欲呕吐。”治宜降气涤痰为主。参见痰证、痰结实条。

  • 医旨绪余

    医论著作。2卷。明·孙一奎撰于万历年间。本书汇集作者学医体会与见解,并择要节录部分《内经》原文编成。内容杂论脉象、诊法、病机、药性及医案等共60篇。其中有关咳、喘、哮等病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,对张仲景等

  • 伤寒杂病论义疏

    书名。16卷。刘世祯述义,刘瑞瀜疏证。刊于1924年。据刘世祯氏自称,因母丧,于江西某山谷中遇“张老”,张老授以古本《伤寒杂病论》,与世传本不同,遂阐述师传及个人所体会的本义,并由刘瑞瀜疏通引证,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