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菝葜之别名,详该条。
明末京都太医秘方。见《新编中成药手册》。又名八宝片仔癀。麝香、牛黄、蛇胆、三七等。丸剂,每丸3克;胶囊剂,每粒0.3克。一至八岁每服0.15~0.3克,八岁以上每服0.6克,一日2~3次。外用,冷开水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必读·泄泻》。即痰泻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手足厥冷的别称。见《难经·十七难》。详手足厥冷条。
【介绍】:见彭浩条。
经穴别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曲发二穴,在耳上发际曲禺陷者中,鼓颌有穴。”后《针灸聚英》等作曲鬓,见该条。
书名。1卷。清·李识候参订。书成于1902年。此书论述暑症以及与暑邪有关病证,包括初夏湿温、季夏暑病、秋令伏暑和疟疾、痢疾等。作者分经辨证,并按标本虚实寒热立方遣药,颇多经验之谈。现有《三三医书》本等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兖州卷柏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麻蕡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