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2卷。清·曾懿撰。刊于1906年。作者鉴于当时世医对伤寒、温病误治甚多,故着重将伤寒、温病的病情及治法予以明辨。卷1伤寒、温病证治;温病证治主要参考《温病条辨》。卷2为内科杂症、五官科、妇、儿、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即子嗽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阴头痈。详该条。
见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猪毛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六十。系指喉风之发病急骤者。详紧喉风条。
指寒证与热证错杂互见的病证。如《伤寒论》乌梅丸证即为治寒热夹杂者。《方函口诀》:“厥阴多寒热错杂之证。”除上下寒热交错之外,又有表寒里热证、表热里寒证等。详表证、里证、寒证、热证条。
①出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。由于情志内伤,耗营伤精所致,症见形体消瘦,精神憔悴,饮食无味,畏寒,善惊,健忘,四肢痿废等。治宜益精养血,镇心安神。②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引陈毓仁《痈疽图形》所载“失营”,认为即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驳骨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滕弘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紫金牛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