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含光
【生卒】:682~769年
【介绍】:
唐代本草学家。广陵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博览群书,而以医名。撰有《本草音义》2卷。
【生卒】:682~769年
【介绍】:
唐代本草学家。广陵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博览群书,而以医名。撰有《本草音义》2卷。
病证名。即经行音哑。详该条。
即大圣浚川散,见该条。
正骨器械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用宽三寸、厚二寸,长自腰起上过肩一寸许的木板,板的外面平整,向脊背的面刻成凹形,务与脊骨皮肉吻合,并按其长度划分五分:第一分自左、右两侧面斜钻各二孔;第三、四、五分,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经穴名,代号LR3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输(土)、原穴。位于足背第一、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。布有腓深神经的分支,并有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跖骨背动脉通过。主治头痛,眩晕,失眠,癫痫,目赤肿痛,
中医学术派别的一种。古代尊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等医籍中的方剂为经方。后世医生,凡主张宗用其方者,被称为经方派。
【介绍】:见杨时泰条。
①将药物加水煎煮。②汤剂的另一种名称。如一贯煎。
书名。又名《黄帝内经素问遗篇》、《素问佚篇》、《素问亡篇》。撰人佚名(一作北宋·刘温舒撰)。1卷。本书是唐以后人因《素问》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、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,遂予托名写成。内容以论述
病证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:“脏腑久积风热,内熏肝经,冲发于目,始则肿赤隐痛多泪,日久津液涩少,睑眦皮急,致睫拳倒刺,隐摩瞳人。”即倒睫拳毛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