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蛇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耗散的元气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散气可收,聚气可布。”
书名。2卷。清·王子接撰。本书即《绛雪园古方选注》第一部分。王氏将《伤寒论》方剂分为和剂、寒剂、温剂、汗剂、吐剂、下剂六大类,共113方,方解比较明晰。
五行归类中,肝属木,木郁即肝郁,由于肝郁引起肝阴亏损,或素有内热而出现肝火症状,故称。临床表现有头痛、眩晕、面赤、目痛、呕血、咳血,性情暴躁,甚则发狂等。
《症因脉治》卷三方。栀子、柴胡、黄芩、竹茹、知母、甘草。水煎服。治少旧余热未尽而致的不得卧。
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即蒲种壳,详该条。
证名。即脉痿。《医宗必读·痿》:“心痿者,脉痿也。”详脉痿条。
舌苔灰黑而滑润,为寒水侮土,太阳中寒之证。一般有腹痛吐利,手足冷,脉沉细等。宜温阳散寒(见《伤寒指掌》)。
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为猴枣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五。即香连丸第四方。见香连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