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红旱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医门补要》卷中:“肌肉如铁,胸腹串痛,按之有跳跃之处。……针刺不得入,此真气已竭,血不流行,则肌肉呆板。”
见《女科指掌·调经门》。即经行先后无定期。详该条。
见《集验简易良方》卷一。即蟾酥丸第六方,见蟾酥丸条。
病理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小儿乳食停滞,或为暑湿所侵,化热灼液成痰,因循日久,结为顽块者,称为痰母。是齁的病因。详齁条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【介绍】:南宋人,生平不详。著《胎产经验方》1卷,已佚。
病名。指因食滞、痰积所致的咳嗽多见于小儿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食积咳嗽之症,每至五更嗽发,嗽至清晨,或吐痰味甜,胸前饱闷。”脉洪大或沉滑,方用二陈平胃散、三子养亲汤、石膏泻白散加枳桔等。参见食咳、痰积
即鼻准。详该条。
见宋若昂《胎产珍庆集》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