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时气病诸候》。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红色或紫、黑色斑点。点大成片,抚之不碍手。《丹溪心法·斑疹》:“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。”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外感温热篇》:“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。”又:“斑从肌肉而出,属胃。”多由外感热病,热郁阳明,迫及营血,从肌肉外发所致。斑色以红活为佳,若见紫、黑色为热盛毒重。《寿世保元·斑疹》:“大抵鲜红起发稀朗者吉,棕黑者难治。”斑点初见于胸膺部,迅速发展至背、腹及四肢等处,伴见发热,口渴引饮,烦躁不安,甚则神昏谵语,舌绛而干等症。治以清胃解毒,凉血化斑为主。方如化斑汤、消斑青黛饮等。神昏谵语者,兼用紫雪丹。若里热壅盛,斑出不快者,可酌用下法。《温病条辨·中焦篇》:“斑疹阳明证悉具,外出不快,内壅特甚者,调胃承气汤微和之,得通则已,不可令大泄,大泄则内陷。”斑证虽属热者多,亦有属于虚寒者。参斑疹及阳斑、阴斑、虚斑、内伤发斑等条。本证可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各种感染性菌血症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秘珍济阴

    妇产科著作。清·周贻观辑。3卷。刊于1830年。周氏采集群书,参以己见,辑成此书。分调经、求嗣、胎前、产后四门,概述妇女经带胎产常见病的病因、病机、病证及治法,并附以歌括,便以读者记诵。现存初刻本。

  • 证治针经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郭诚勋辑于1823年。全书以歌赋体裁分述内科、妇科病证证治,每篇赋文均附以简注,各篇篇末附列治疗方剂。为医学入门书。

  • 红中微黄根舌

    舌中尖红,舌根有淡黄苔。为热入阳明,每有出现黄疸者。如见头汗、身凉、小便黄涩,可用茵陈蒿汤加味,清热利湿退黄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腧穴电离子透入法

    通过直流电治疗机将药物离子导入穴位、经络或病变部位,以发挥药物、穴位、经络综合作用的治疗方法。使用时,先将药液匀洒在药垫上,置于穴位或局部病变皮肤处,辅极放在颈或腰部,然后接好两个电极板,打开治疗机进

  • 阳燧锭灸

    灸法之一。见《针灸逢源》。《理瀹骈文》载阳燧锭的制法:用硫黄一两五钱,铜勺化开,依次入川乌、草乌、蟾蜍、硃砂细末各一钱,僵蚕一条(研细末),冰片、麝香各二分,搅匀后倒入瓷盆内,荡转成片状,剪成麦粒大小

  • 犯黄

    黄疸二十八候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:“有得黄病已瘥,而将息失宜,饮食过度,犯触禁忌,致病发胃,名为犯黄候。”犯黄即指黄疸已退而又发者,多属慢性肝脏疾患。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
  • 红茶花

    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山茶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血风

    病名。见《解围元薮》卷一。即疠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蜻蜓红

    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千日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胆偃月坠翳丸

    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七方。石决明一两,麝香少许,青鱼胆、鲤鱼胆、青羊胆各七个,牛胆五钱,熊胆一分。为细末,煮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分,空腹茶水送下。治偃月翳,症见瞳神内上边有白气一弯,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