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振慄

振慄

证名。指身体畏寒而颤抖。①多因虚寒热郁所致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凡此阳明司天之政……民病咳,嗌塞寒热发暴,振慄癃闭。”张志聪注:民病嗌塞,振慄诸证,皆悉燥热之气而为病也。”《伤寒广要》卷三:“振近战也,而轻者为战矣。战为正与邪争,争则为鼓慄而战,振但虚而不至争,故止耸动而振也。下后复发汗振寒者,谓其表里俱虚也。亡血家发汗,则寒慄而振者,谓其血气俱虚也。”参见振颤、战慄条。②是邪正交争激烈的表现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……胃中水竭,躁烦,必发谵语。十余日,振慄,自下利者,此为欲解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感冒夹惊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小儿神气怯弱,遭受外感以后,又被外界异声异物所惊吓,或者由于邪热的刺激,则可引起神志不宁,成为本证。症见身热烦躁,面色青赤,睡卧不安,且有胆战心惊的现象。初起

  • 佛手草

    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卷柏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韦讯

    【介绍】:见韦慈藏条。

  • 胎儿

    从怀孕六月至分娩阶段的幼体,为胎儿,亦名胎婴。《慈幼论》:“儿之在胎,与母同体,得热俱热,得寒俱寒,病则俱病,安则俱安。”《幼幼集成》:“胎成之后,阳精之凝,尤仗阴气护养,故胎婴在腹,与母同呼吸。”因

  • 平肺脉

    五脏正常脉象之一。指脉来轻浮虚软而和缓之象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平肺脉来,厌厌聶聶,如落榆。”

  • 紫藤香

    见《卫济宝书》。为降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野南瓜

    ①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蜂斗菜之别名。②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算盘子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乍热

    指一阵阵发热的症状。元·滑伯仁《麻症全书》:“乍热有二,一则热数日热止,过数日又作者;一则一日之间,有早发热而午凉,午发热而夜止者。此二者,皆谓之乍热也。”

  • 五脏疳

    即五疳。详该条。

  • 龟壳

    出《淮南子》。即龟版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