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手阳明大肠经,见该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。出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。详水底捞月条。
见《兰室秘藏·阴痿阴汗门》。即清魂汤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筋疽。见该条②。
骨名。又名横骨、盖骨。即耻骨上支。
出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。即鹅口疮。见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集成》。别名椎顶、太祖。位于后正中线,第六颈椎棘突下缘。主治感冒,咳嗽,疟疾,项强;以及支气管炎,癫痫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5~7壮,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是辨证论治过程的重要一环。通过辨证,确定为某种病证后,根据其病因病机和脏腑所属,订立治疗原则(立法),并据以选用方药(处方)。如风温病初起,邪在肺卫,乃立辛凉解表之法,处以辛凉之剂银翘散,随证加减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少冲,见该条。
书名。3卷。清·周杓元约撰于1799年。作者推崇戴麟郊《广温疫论》,认为此书“分汗吐等法为六门及诸杂症,条分缕晰,开后人无数法门”,故据戴氏原书的意旨,“略附以温疫所受之原,及诸名家所论,与夫似温症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