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盐麸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》。包括产后痢疾。多因产后饮食伤及脾胃,饮食停积于内;产后气血虚少更兼热邪伤阴,或恶露不下,败血渗入大肠所致。伤于饮食者,症见下利兼腹胀痛,里急窘迫等。治宜导滞攻
指纹深红紫暗,主热邪郁滞(见《四诊抉微》)。
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栝楼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世医出身,父亲嵇清为骨伤科名医。他继承家业,长于治疗杂病。武宗时(公元1506~1531)在太医院任职。
见《温病条辨》卷一。即加减玉女煎,见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牛奶浆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中药炮制法之一。用水洗去药物表面附着的泥沙或其他杂质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安徽怀远人。参见朱肯堂条。
①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南沙参之处方名。②见《本草从新》。为荠苨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