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①水肿病之一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正水,其脉沉迟,外证自喘。”多因脾肾阳虚,水停于里,上迫于肺所致。参见水肿、肺虚身肿条。②指十种水病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四,称心水、肝水、肺水
【生卒】:1284~1339【介绍】:元代藏医药学家。著有《药物总汇》、《八支药诊精要》。对后世藏药学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。
病证名。多因经水未绝,肝经血虚,肝气郁久化火,凝滞浊液,渐结成粒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:“淋而出石,谓之石淋。肾主水,水结则化为石,故肾客沙石。肾为热所乘则成淋,肾虚则不能制石,故淋而出石,细者如麻如
病名。由感受漆毒而发生的皮肤病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又名漆咬。因禀性畏漆,感受漆气而成。多发生在暴露部位,接触的皮肤突然焮热作痒,起小丘疹及水泡,抓破则糜烂流水;重者可遍及全身,并见形寒、发热、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七方。精猪肉(薄片)一两,铅粉少许。将肉于炭火上慢炙,旋铺铅粉,炙令成脯,每服少许。治小儿刮肠下痢,噤口不食,闭眼合口至重者。
病证名,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七。小儿囟门未合,为风邪所侵,袭于脑髓,其症囟颅开解,皮肉筋脉急胀,骨缝青筋起,面少血色,呕吐痰涎,久则成慢惊风搐。治宜疏风豁痰之剂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。即代指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研子条。
见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条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佛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