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感冒

感冒

病名。指外感风寒时令不正之气所致的表证。见《丹溪心法·中寒》。有轻重寒热之分。《证治要诀》卷二:“感冒为病,亦有风寒二证,即是伤寒外证初起之轻者,故以感冒名之。”证见喷嚏鼻塞、流涕,头痛,全身痰楚,恶风寒,或发热,或咳嗽,或咽痛等。治宜辛散。风寒感冒者,宜辛温解表,如荆防败毒散等方;风热感冒者,宜辛凉解表,如银翘散等方;虚人感冒者,宜兼扶正,可用参苏饮等方。感冒为流行性者,称时行感冒,病情较一般感冒为重。详见风寒感冒、风热感冒、时行感冒等条。感冒又称伤风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感冒源流》:“感冒,肺病也,……风邪袭人,不论何处感受,必归于肺,其症或头疼身热,轻则否,鼻必塞,兼流清涕,必恶风、恶寒,或声重,或声哑,甚者痰壅气喘,合口不开,咳嗽、咽干自汗、脉浮而缓,此外感也。”《医宗必读·伤风》用消风散神术散川芎茶调散等方治四时感冒伤风见头痛,鼻塞声重,发热恶寒,如兼咳嗽涕唾稠粘,用参苏饮。桑菊饮、银翘散等亦可选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伏气温病

    病名。指感受外邪后,蕴伏于里,或因平素内热,复为新邪诱发的一类温病。大多初起即以里热为主,与新感温病初起有表证者不同。伏气源出于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中“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”一语。《温热经纬》卷二有《

  • 茎物

    即阴茎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阳脏

    ①五脏中心、肝两脏属阳,故称。②泛指阳盛体质的人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一:“阳脏者,必平生喜冷畏热,即朝夕食冷,一无所病,此其阳之有余也。”

  • 阴虚眩晕

    病证名。指阴虚精亏血少所致的眩晕。《杂症会心录·眩运》:“如纵欲无节而伤阴,脱血过多而伤阴,痈脓大溃而伤阴,崩淋产后而伤阴,金石破伤,失血痛极而伤阴,老年精衰,劳倦日积而伤阴,大醉之后,湿热相乘而伤阴

  • 固涩

    同收涩。详该条。

  • 暑搏血崩

    病证名。多因暑邪客于冲任胞宫,血难停留而致突然经血崩下。症见血色深红,质稀,量多如注,面赤或垢,身热口渴喜凉饮。治宜清热祛暑,凉血止血。方用单芩心丸,或益元散加百草霜。

  • 痰泄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宗必读·泄泻》。即痰泻。详该条。

  • 颤腰

    推拿方法名。病员俯卧,胸部及骨盆部用砂袋或枕头各垫高3~5寸,使腰部腾空,两个助手分别拉住两侧肩部及踝部作对抗牵拉,医生用两手掌重叠压在腰骶部进行快速颤压。常用于腰痛等症。

  • 米糠

    见《验方新编》。即米皮糠,详该条。

  • 白蔻仁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白豆蔻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