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经筋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太阴之筋,起于大指之上,循指上行,结于鱼后,行寸口外侧,上循臂,结肘中,上臑内廉,入腋下,出缺盆,结肩前髃,上结缺盆,下结胸里,散贯贲,合贲下,抵季胁。”经筋从手大指
见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一箭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二。即瘙疳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①因惊而引起的发丹。《活幼心书》:“婴儿生后,百日之内,半岁以上,忽然眼泡红晕微起,面带青黯色,日夜烦啼,或面如胭脂,此伏热在内,亦有面不红者。始因居胎之时,母受重惊,惊邪伤胎,递相传袭;降生
病名。《疡医准绳》卷四:“胫疽,发于胫名曰兔啮。”即附骨疽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即泥鳅,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》。指中风病风邪中于经脉出现的证候,如发热、恶寒、头痛、肢体痠痛,筋脉拘急等。临床上作为与类中风病的区别,具中风症状,无六经形证者属类中风,有六经形证者为真中风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飞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九。即髌骨脱位。详脚膝出臼条。
即产后阴下脱。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