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帘珠喉

帘珠喉

病名。见《喉科指掌》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帘珠喉,满喉如白纲油状,两边微肿,根有白点,带红色,小舌红肿,咽水大痛。……治宜清火。”用六味汤加盐水炒黄柏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圣术散

    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方。炒白术五钱至二两,炒干姜、肉桂各一至二钱,陈皮(酌用或不用)。水煎服。治饮食偶伤,或吐或泻,胸膈痞闷,或胁肋疼痛,或过用剋伐之药,致伤脏气,有同前证,而脉息无力,气怯

  • 发际疮

    病名。生于项后发际处之疮疖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多由内郁湿热,外受风火所致。初起形如粟米,渐大如黍豆,坚硬高起,顶白根赤,痛痒较甚,破后流少许脓液,时破时敛,缠绵难愈。治宜清热解毒,祛风化湿。内服五味

  •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

    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。本书将《内经·素问》原文按通行本次序逐篇逐段地予以语译,每段之后附有注释及按语。1959年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呕血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厥论》。指血因呕吐而出,有多至盈盆倾碗者。常因恼怒、过劳及伤于酒色所致。亦有因暴怒伤肝,气火上逆者,兼见胸胁疼痛,心烦不宁,少寐多梦。甚者可见惊狂骂詈,不辨亲疏。舌质红,脉多弦数。治

  • 江子

    见《瑞竹堂经验方》。为巴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中刺激

    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。指介于强、弱刺激之间的针灸刺激量而言。

  • 韩终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韩终采药诗》,唐慎微撰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曾予引用。

  • 砂淋

    病名。又名砂石淋。即石淋。《中藏经·论淋沥小便不利》:“砂淋者,腹脐中隐痛,小便难,其痛不可忍,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,有大者如皂子,或赤或白(一作黄),色泽不定。”详石淋条。

  • 唾脓血

    证名。见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。指咳唾脓血。《金匮要略心典》卷上:“惟胸中痛,脉滑数,唾脓血,则肺痈所独也。”参见咳唾脓血、肺痈条。

  • 耳聋

    病证名。出《五十二病方·阴阳十一脉灸经》。系指主观感觉或客观检查均示听力有不同程度障碍者。先天、后天、外感、内伤及老年等皆可致耳聋。卒然而聋者,谓之暴聋,其症多属实症;听力逐渐减退者,谓之久聋,其症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