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崩漏下血夹水

崩漏下血夹水
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。病因饮食不节,或劳伤形体,损伤脾胃不能摄血归源;或素有心气不足,复因饮酒劳倦,致令心火乘脾所致。症见崩漏下血夹有水湿,或每日水泻一二次,气短,怠惰嗜卧,疲倦乏力。如形体不甚虚弱者,治宜先胜其湿。方用调经升阳除湿汤;如元气已虚弱者。治以补中胜湿法,用补中益气汤(重用人参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痈疽头痛眩晕

    证名。《疡医准绳》卷二:“体倦头痛或眩晕中气虚也,托里消毒散去三味(银花、白芷、连翘)加柴胡、升麻;如不应暂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;日哺头痛或眩晕阴血虚也,去三味加熟地黄,如不应佐以六味丸。”

  • 咽喉经验秘传

    书名。2册。不分卷。撰人佚名。清·程永培校刊。上册为咽喉总论、诊法、治法、喉症用药细条、喉症图形、针药秘传;下册为方药。书中除列述咽喉病证症治外,对某些舌、牙病证也作了介绍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
  • 产后四字真言

    古人总结产后调养的四件注意事项。出清·袁于江《生生宝录》。一曰静,二曰淡(咸伤肾后而绝产,酸伤肝行步艰难,煎炒厚味伤脾),三曰乐(乐则血气易和),四曰坐(使血不上攻)。

  • 缩胎

    出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五。即缩儿胎。详该条。

  • 新方八阵砭

    见景岳新方砭条。

  • 以痛为输

    针灸术语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意指对于某些病症,可以在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为穴位进行治疗。因为这种穴位既无穴名,也无定位,所以后世有阿是穴,不定穴、天应穴之称。参见各该条。

  • 神效鸡清丸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六册方。木香二两,黄连二两半,肉豆蔻(大者生用)七个。为细末,鸡子清搜和为饼,慢火上炙至色红极干,再研为末,面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米饮送下。治泻痢。

  • 九牛子

    ①见《草药手册》,为土儿之别名。②见《江西草药》,为金果榄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一号黄药

    见《红河中草药》。为大黄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下者不以偶

    古时用药的一种方法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即运用攻下、逐水等法时一般不用偶方,取其力专而效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