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山大颜之别名,详山大颜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。即圆红散,见该条。
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为麻秸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疡科选粹》卷五方。乌梅一两,五倍子五钱,炒槐米、炒黄连、炒黄连、炒荆芥穗各三钱,枳壳、白芷各一钱五分,地榆二钱,升麻一钱。为细末,每服三钱,酒送下。治痔疮下血。若出血多,加百草霜、棕榈炭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麻口皮子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六方。人参、炙黄芪、桂枝、甘草、当归。水煎服。治痘疮初出,寒战咬牙。
即疏肝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张杲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芦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吕应钟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