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子烦

子烦

病名。见王肯堂《胤产全书》。亦名妊娠子烦。妇女怀孕后因血聚养胎阴血不足,或素有痰饮,复因郁怒忧思,致使火热乘心,神志不宁,出现心惊胆怯,烦闷不安的病症。阴虚者,兼见五心烦热口干,宜清热养阴、除烦,用人参麦冬散(《妇科心得》:人参、麦冬、竹茹茯苓黄芩知母、生地、炙草);痰火者,兼见头晕脘闷,恶心呕吐,多痰,宜清热涤痰,用竹沥汤(《妇科心得》:竹沥、麦冬、黄芩、茯苓、防风)加减;肝郁者,兼见两胁胀痛,宜疏肝解郁、除烦,用逍遥散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侏儒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礼记·王制》。身材异常矮小人之称。患儿自三、四岁开始,生长发育显著缓慢,身高一直低于同龄同性小儿之平均身高百分之三十以上,年龄越大,矮小越明显,但智力发育多属正常。仅个别有智力过高或稍低者

  • 心脾中暑证

    病证名。指感受暑邪而病及心脾者。《证治汇补·暑症章》:“兼恶寒发热而渐厥者,为心脾中暑症。”参见暑病条。

  • 地顶草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灯盏细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去针

    即出针,《素问·针解》:“刺虚须其实者,阳气隆至,针下热乃去针也。”见出针条。

  • 五体

    ①指肢体的筋、脉、肉、皮、骨等。五体与五脏有联系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肝合筋,心合脉,肺合皮,脾合肉,肾合骨也。”②指肥人、瘦人、常人、壮士及婴儿五种体质(见《灵枢·逆顺肥瘦》刘衡如校本)。

  • 冯楚瞻

    【介绍】:见冯兆张条。

  • 子仪

    【介绍】:战国时医家,扁鹊的弟子。曾著《本草经》一卷,不传。

  • 甲乙

   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,甲乙即甲日与乙日。甲乙属木,木分阴阳。甲为阳木,内应足少阳胆经,故胆旺于甲日;乙为阴木,内属足厥阴肝经,故肝旺于乙日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肝主春,足厥阴,少阳主治,其日甲乙。”

  • 穴位注射疗法

    即水针疗法,见该条。

  • 神仙枣

    《验方新编》卷十一方。大枣二斤,金银花、当归身各一两,甘草三钱,僵蚕、白芷、乳香、五倍子、黄芪各五钱。水煎,分四至五次服,吃枣。治疮毒日久,疮重体虚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