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健元
【介绍】:
见姚应凤条。
【介绍】:
见姚应凤条。
本草著作。简称《医门小学》。4卷。清·赵亮采编于1887年。作者谓本草乃医门之小学,遂以此名书。卷首列述阴阳运气、脏腑经络及药性总义。次以药性寒、热、温、平4种歌赋为纲,杂采前人之说为之注释。书后附诊
【生卒】:十五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履贯不详。在弘治年间(1488~1505年)任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杭的侍医。受朱的指示,从古代方书中选择有效方剂,编成《医方选要》、《外科集验方》二书,并刻版印行
经穴名。代号LR14。出《伤寒杂病论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肝之募穴。足太阴、厥阴、阴维之会。位于乳头直下,当第六肋间隙中。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另说:“在乳下四寸,第三筋(肋)端”(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)
背脊天柱骨(第七颈椎)以下的第二胸椎的棘突部分。《医彀》:“肩胛际会处为三柱骨。”
见《本草正义》。为骨碎补之别名,详该条。
气功术语。即把舌下的唾液咽下。
见《寿世保元》卷七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由疠风毒邪内盛所致。其症形如蟋蟀在人体内钻啮百节,诸窍皆欲出血,日久额烂鼻朽,口唇毁裂,牙齿脱落,瘫痪难动。相当于瘤型麻风晚期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又名经来胁气痛。多因肝郁气滞所致。症见月经来时,胁内作痛,经血色暗。治宜行气止痛。方用四物元胡汤(四物汤加延胡索、沉香)。
指因久咳或剧咳损伤肺络,引起的咳血、咯血。多见于肺结核、支气管扩张等疾患。治宜清金降火或清络保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