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脏水肿病之一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肝水者,其腹大,不能自转侧,胁下腹痛,时时津液微生,小便续通。”多因水气凌肝,肝失疏泄所致。参见水肿、十水条。
后囟之别称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婴幼儿元气充实者则脑后顶门坚实而矫健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百草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唐慎微条。
证名。同语。出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等。《素问·热论》称谵言。指阳明实热或温邪入于营血,热邪扰及神明时,出现神志不清、胡言乱语的重症。实证为多。见于伤寒阳明腑证、蓄血证、热入心包等。治宜泻热清心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资生经》。《针灸大全》作听河。即听会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梁翰芬《眼科讲义》。即睥肉粘轮。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紫金龙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所指有二:①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石门,见该条。②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会阳,见该条。
推拿穴位。出周于蕃《推拿仙术》。《厘正按摩要术·立法》:“走马在琵琶下,斗肘之上,以大指按之,发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