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大豆卷

猜你喜欢

  • 外证头痛

    病证名。指外感头痛。《内外伤辨·辨头痛》:“外证头痛常常有之,直须传入里实方罢。”详外感头痛条。

  • 医学答问

    医论著作。4卷。清·梁玉瑜传,陶保廉录。以陶问梁答形式讲述医理,共54条。内容有望闻问切及各种脉象之区别;虚损证治,尤详于吐血、衄血病源及其辨证施治;喉科证治、真假绝症之鉴别及十二经温凉补泻药物;多种

  • 榆皮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榆白皮,详该条。

  • 五味之一。咸为水味,入通于肾,故为肾所主之味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咸入肾。”咸味药物多入肾经,有补肾填精或滋阴潜阳作用,前如鹿茸、海狗肾之类,后如龟版牡蛎之类。另外咸味药尚有软坚润燥通下作用,如芒

  • 九层楼

    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鹿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食夹痰嗽

    病名。指痰食夹杂所致的咳嗽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食夹痰嗽,《机要》云,痰而能食者,大承气汤微下之;痰而不能食者,厚朴汤主之,或二陈汤加瓜蒌、卜子、山楂、枳壳、神曲。”《医学入门》治本病并用滚痰丸疏导。

  • 退翳膏

    《兰室秘藏·眼耳鼻门》方。蕤仁、升麻各三分,连翘、防风、青皮各四分,甘草、柴胡各五分,当归身六分,黄连三钱,生地黄一钱五分,荆芥穗一钱(水半盏,浸后待用)。用水一碗,入前药煎至半碗,去滓再煎至半盏,入

  • 痰痞

    病证名。指痰气凝结所致的痞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胸膈脊背乳病源流》:“因乎痰者为痰痞,脉必滑,胁下痛。”《类证治裁·痃癖癥瘕诸积论治》:“痞由中脘痰气不利者,宜用砂枳二陈汤;痰结胸满,用顺气导痰汤;心下

  • 中膂内俞

    【介绍】:见中膂俞条。

  • 瞳人淡白内障

    病证名。清·佚名《眼科捷径》:“瞳人淡白,初欲成内障,不痛不红,但视物不明耳。”为圆翳内障初起之候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