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大便下血

大便下血

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大便下血者,是大肠热结,损伤所为也。脏气既伤,风邪自入,或蓄热,或积冷,或湿毒积于脾胃,或疳食伤脏腑,因兹冷热交击,疳湿互作,致动血气,停留于内,凝滞无归,渗入肠中,故大便下血也。”《张氏医通》:“小儿多因胎中受热,……或儿自食甘肥积热,或六淫外侵而成。粪前见血者,清胃散加槐米,粪后见血者,清胃散加犀角连翘。”热者,宜清血,用犀角地黄汤;病后元气下陷者,宜补气摄血,用补中益气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泻火熄风

    熄风法之一。治疗实热证热极生风的方法。热性病表现高热、手足抽搐、两目上翻、项强,甚则角弓反张、神志昏迷,舌红苔黄、脉弦数,可用钩藤、地龙、全蝎、蜈蚣、生石决明、石膏、黄连、大青叶等药。

  • 王汉东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儿科医生。生平欠详。著有《小儿形证方》2卷。

  • 监仓之官

    指大、小肠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四:“小肠者,受盛之腑也。号监仓吏。”卷十八:“大肠者,为行道传写之腑也。号监仓掾。”

  • 聚毒寒喉风

    病名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:“九曰聚毒寒喉风,喉关聚毒,涎唾稠实,发寒热,仍分上下。关上者依法治疗,关下者难治。”系十八种喉风症之一。参见喉风条。

  • 严子成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伯玉。先代为开封(今河南开封)人,后迁居秀州(今浙江嘉兴)。精通医药,被称为“药师”。

  • 下痞

    证名。指下焦闭塞不通所致的痞症。《华氏中藏经·辨三痞证并方第四十六》:“下痞者,小便不利,脐下满硬,语言蹇滞,腰背疼痛,脚重不能行立者是也。”宜用瞿麦头子、官桂、甘遂、车前子等药。参见痞有关条。

  • 山茄花

    出《扁鹊心书》。为洋金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阳虚小便不利

    小便不利症之一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因肝肾阳虚,施泄无权,关门不利所致。主要症状为小便滴沥不畅,或全然不通,憎寒喜暖,手足逆冷,小腹冷,脉沉迟。治宜温阳为主。方如金匮肾气丸、八味丸、理中汤之类。参小便

  • 紫苏流气饮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一方。紫苏、黄柏、木瓜、槟榔、香附、陈皮、川芎、姜厚朴、白芷、制苍术、乌药、荆芥、防风、甘草、独活、枳壳各等分。加生姜三片、大枣一枚,水煎服。治肾气游风。

  • 禁方

    即秘方。过去在私有观念支配下,某些保存不传的秘方称禁方。解放后,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,打破私有观念,公开秘方,所谓禁方、秘方已失去原来“禁”、“秘”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