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夜热

夜热

证名。指夜间发热,或热至夜间升高。多因热入血室,或阴血不足,或血瘀所致。《证治准绳》卷一:“昼则安静,夜则发热、烦躁,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,名曰热入血室,……夜热则行阴二十五度,四顺饮子。”《兰室秘藏》卷六:“昼病则在气,夜病则在血,……夜发多而昼发少,是邪气下陷之深也。此杂证,当从热入血室而论。宜泻血汤退热汤。”《血证论·发热》:“血虚者,发热汗出,以血不配气,则气盛而外泄也。或夜则发热,以夜主血分故也。”亦有“每晚内热,兼皮肤热一时。”为内有瘀血所致,可用血府逐瘀汤(见《医林改错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冲气犯心

   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冲脉病源流》:“汗之气逆上冲,正在心端。下之掌握热烦,身上浮冷,热汗自泄,欲得水自灌,皆冲气犯心,心受其害,且汗下则心液泄,故见如是等症也。宜甘李根汤。”参见冲脉病

  • 基本医书集成

    中医丛书。陆士谔编。收有程国彭《医学心悟》、陈念祖《伤寒论浅注》、王叔和撰、陆士谔编《王叔和脉诀》、张志聪《黄帝内经素问集注》、周岩《本草思辨录》、王士雄《温热经纬》、尤怡《金匮要略心典》等7种。19

  • 长髎

    见禾髎条。

  • 程辉

    【生卒】:1114~1196【介绍】:金代医生。字日新。蔚州灵仙(今河北蔚县)人。世宗完颜雍时参知政事。喜杂学,尤好论医,从刘完素学说,治疗善用凉药。

  • 翟良

    【介绍】:明末医家。字玉华。山东益都县人。幼时体弱多病,其后学医,为人治病,效果好。著有《药性对答》(佚)、《经络汇编》、《脉诀汇》、《医学启蒙汇编》、《痘科类编释意》等书。

  • 维胞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经外奇穴汇编》。位于髂前上棘下方之凹陷处;或于维道穴斜下1寸处取穴。主治子宫下垂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  • 疔疮要诀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应遵诲撰于1874年。本书首载疔疮论,并介绍用针按穴挑疔治法;次列98种疔疮的挑治,并附插图;末附疔疮治疗方剂及杂病经验方。

  • 退思集类方歌诀

    见王旭高医书六种条。

  • 水罐

    火罐放入水(放在药液中者称药罐)中煮沸应用,故名。使用时,将罐子颠倒用镊子挟出,用折迭毛巾紧扪罐口,吸去水液,趁热吸附于穴位或病痛局部皮表。参见水罐法条。

  • 马尾黄连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即马尾连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