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外阴白色病变

外阴白色病变

病名。亦名女阴白色病变。外阴营养不良症。指女阴皮肤脱色变白,上皮角化萎缩或增厚粗糙,外阴搔痒,或伴有裂痛。属阴痒阴痛阴疮等证范畴。多因肝肾阴虚肝经湿热所致。若因肝肾不足,精亏血少,血虚化燥生风。症见外阴皮肤变白、干燥发痒、或兼皲裂、涩痛,带下量少。病理检查多为萎缩型。治宜滋阴养血润燥祛风止痒。方用当归饮子何首乌补骨脂女贞子旱莲草仙灵脾坤草;外用熏洗方:苦参、白藓皮、蛇床子红花大黄、补骨脂、何首乌、坤草、仙灵脾。若因肝经湿热下注,湿热侵入阴部。症见外阴剧痒,甚则痒痛,兼有溃疡、带下量多色黄、口苦、纳呆,病理检查多为增生型。治宜清热利湿、祛风止痒、兼以活血化瘀。方用萆薢渗湿汤(《疡科心得集》)加苦参、白癣皮。外用熏洗方:三棱莪术、苦参、白藓皮、蛇床子、何首乌、补骨脂、坤草、大黄、龙胆草黄柏茵陈。此二型均可用电热熏熥法外用治疗。方药同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姚能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懋良,号静山。海盐(今浙江海盐)人。精于医理。著有《伤寒家秘心法》、《小儿正蒙》、《药性辨疑》等书,皆佚。

  • 头角

    人体部位名。亦称额角。指前发际在左、右两端弯曲下垂所呈之角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胆足少阳之脉……上抵头角。”

  • 拘急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肢体牵引不适或有紧缩感,碍于屈伸的症状。常见于四肢及腹部。四肢拘急,多因六淫外邪伤及筋脉,或血虚不能养筋所致。少腹拘急,多因肾阳不足,膀胱之气不化,常并见腰痛,小便不

  • 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

   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。

  • 头胀

    证名。指头部胀重不适的感觉。可因外感或内伤引起。外感多因湿热蒸郁所致。《伤寒绪论·头胀》:“头胀者,气虚火炎也。冬温、风温、温病、热病、时行、中暍、中暑,多有头重胀痛,皆是湿热火气内燔,慎不可用发散药

  • 印机草

    医案著作。清·马元仪撰于1713年。本书包括伤寒、杂病、妇科等治案。治疗上着重调和营卫,从气机论治。对病情分析较细致全面。

  • 留针补泻

    指留针时,采取不同的操作,来分别补泻的方法。补法的留针,目的待气,故气至后稍加捻运即行出针。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静以久留,以气至为故,如待所贵,不知日暮,其气以至,适而自护。”泻法的留针,目的散邪

  • 透风于热外

    出《温热论》。风温一般须用辛凉药物散风,使风邪外透。若病者既有里热,又有外感风邪,即应用辛凉药物解表透邪,里热才能随之而除。但实际临床上多解表清里并用。

  • 命带

    脐带的别名。

  • 吐绿水

    证名。见《寓意草·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》。患者不食,先吐清水,后吐绿水,进而吐黑水、吐臭水,系胃气欲绝所致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四:“呕吐大痛,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。”先用理中汤,后用旋复花煎汤调服代赭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