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柳絮,详该条。
见伤寒论注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痰注发,形如布袋,坚硬如石,不红不热……。”在病因方面认为系痰伏所致,故名。此病生于脊背部,属无头疽。治疗参见无头疽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婴童百问》。感受暑热之毒而致的痢疾。夏暑之时,饮食不洁,生冷不禁,暑热之毒犯及胃肠,而成下痢。其症发热烦渴,腹痛,里急后重,痢下频作。治宜清暑解毒。如白头翁汤加人苋,或香连丸、黄连香薷饮,
【介绍】:南宋人,生平不详。著《胎产经验方》1卷,已佚。
指骨缝。《灵枢·九针》:“八风伤人,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。”
喻脉来浑乱。《素问·疟论》:“无刺浑浑之脉。”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浑浑革至如涌泉,病进而色弊。”王冰注:“浑浑言脉气混乱也。”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地桃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指口。宋《太平御览》:“养生经曰:“口为华池。”②指舌下。《黄庭经注》:“舌下为华池。”
指涕、泪俱出。《灵枢·口问》:“故悲哀愁忧则心动……液道开,故泣涕出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