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医学心悟》。指肾阴亏虚,肝火炽盛所引起的吐血。治宜壮水制火而滋其化源。《血证论》卷二:“色欲过度,阴虚火旺,其证夜则发热,盗汗梦交,耳鸣不寐,六脉细数芤革。宜地黄汤加蒲黄、藕节、阿胶、五味
眼科病证。见秦伯未《中医临床备要》。即状如鱼胞。详该条。
穴位深浅分部名。亦称“地才”。指深层。参见人部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天名精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刺补泻法之一。《难经·六十九难》:“虚者补其母,实者泻其子。”其法将井、荥、输、经、合五输穴按五行相生次序,分属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又依生我者为母、我生者为子,据病情的虚实,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
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厥论》。又名溲血、尿血。指血随小便排出而无疼痛者。详尿血条。
又称中气下陷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南宋医官。乾道年间(1165~1173年)保安大夫。曾对仲景书辨疑而作《伤寒辨疑》一书,已佚。
见《妇科易知》。即滑胎。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走游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