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虚劳病之中虚气滞者。《太平圣惠方·治气劳诸方》:“夫气劳者,由脏腑虚弱,阴阳不和,喜怒无恒,劳逸过度之所致也。”症见胸膈噎塞,呕逆,脘腹胀气,饮食不下,大便时泄,面色萎黄,四肢无力,日渐消瘦等
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):34,1972。为仙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东垣试效方》卷五。即助阳和血补气汤,见该条。
指用画符、念咒、祈祷等迷信方法(也有兼用一些药物)作为治病手段的人。巫医,在殷商时期以前就已经出现。由于生产水平的限制,人们遂有鬼神致病等迷信思想产生,这是巫医产生的历史根源。春秋战国以后,人们对疾病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。即舒筋散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三。即眉心疔。见该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即鸡冠花,详该条。
即保健按摩。见该条。保康大夫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官职中之较高者,官阶从三品。
与温针对举。指单纯针刺之法。
败坏。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:“精气竭绝,形体毁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