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千捶纸

千捶纸

见《外科十三方考》。白砒1.5克,雄黄3克。为细末,取好皮纸一张,将药末撒纸上,摺为十数折,以木槌在纸上捶之,约千余下,使药吸入纸层,至转黄色时为度,外贴患处。治杨梅疮毒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集验简易良方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德丰辑。刊于1827年。卷1~2为内、妇、儿科及针治、膏药等验方汇录;卷3为草药图说,收载地方草药60种,详其主治并附药图;卷4为外科良方。本书新收草药多不见于一般本草著作。

  • 狼漏

    古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多因情志不遂郁怒气结而成。症见颈部缺盆穴处肿胀,延及耳根,破溃成漏,疼痛流脓水。宜内服空青散。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。

  • 善饥

    证名。指容易饥饿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少阴之胜,心下热,善饥。”多因胃热所致,宜清泄胃火,养阴生津,可用生地八味汤、玉女煎等方。善饥常是消渴主症之一,参见该条。

  • 陈廷芝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瑞孙条。

  • 脾心痛

    证名。厥心痛之一。因脾病而邪上乘心所致。《灵枢·厥病》:“厥心痛,痛如以锥针刺其心,心痛甚者,脾心痛也。”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脾心痛者,如针椎刺其心腹,蕴蕴然气满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痛门》:“脾

  • 出《串雅内编》。走方医把药性上行的叫做顶。顶药多吐。例如皂矾顶,治风痰上涌而昏倒,用皂荚末、生矾末、腻粉作散剂,水调一钱服下即吐。(腻粉有二种:一为汞粉,一为铅粉,均有毒,宜慎用)

  • 百日内嗽

    出《幼科发挥》。即百晬内嗽,详该条。

  • 耳出血水

    病名。见《徐氏医书六种》卷七。即耳衄,详该条。

  • 吴鞠通医案

    书名。4卷(或作5卷)。清·吴瑭撰。包括温病、伤寒、杂病、妇儿科医案,作者尤擅长于温病,能从医案的辨证治疗中示读者以规矩与治法。书中颇多连续治疗较完整的病案,记录详明,有利于读者领会病理治法的终始变迁

  • 三焦郁

    郁证之一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三:“三焦郁,口干不食,栀子仁姜汁浸,炒黑研细,以人参、麦冬、乌梅煎汤服。”参见郁证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