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刘涓子鬼遗方

刘涓子鬼遗方

外科专著。晋末·刘涓子撰,南齐·龚庆宣整理。约撰于五世纪,因托名“黄父鬼”所遗而得名。原书共10卷。宋代以后存有两种残本。其一为题《刘涓子鬼遗方》的5卷本,流传较广。其卷1论痈疽病因,各种痈疽的鉴别;卷2述金疮外伤治法;卷3为痈疽、发背及妇人妒乳、乳结肿等病的治疗;卷4为黄父痈疽论及痈疽治方;卷5除痈疽方外,尚有疥癣、面、发颓、妇人乳肿瘭疽、小儿头疮、热毒,以及竹木刺伤,火伤……等药方。其二为题《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》的1卷本,内容主要是痈疽证治。此外,1902年在新疆吐鲁番出土《刘涓子方》残叶二纸,是本书的一种早期传本内容。本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外科专书,较全面地总结了晋以前的外科学成就,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。解放后有影印5卷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太无

    【介绍】:见罗知悌条。

  • 牙疔

    病名。多因阳明火毒或大肠经湿热结聚而成。症见牙龈肿起如粟,色红,疼痛连及腮颊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:“牙疔牙缝胃火成,大肠湿热亦可生,肿如粟米连腮痛,若兼麻痒即黑疔。”治宜解毒清热,消肿止痛。可选用黄

  • 药粥

    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,选择适当的中药和米谷配伍,再加入一定的调料同煮成粥。药粥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,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十四种医学方技书中,记载有服食青梁米粥治疗蛇咬伤等方,这是我国现存记载最早的药粥方。米

  • 内经十二脉之一。超越寸口而上鱼际的脉象,主气有余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曰溢者,自寸口上越鱼际,气有余也。”

  • 脉诀刊误集解

    见脉诀刊误条。

  • 食仓

    推拿穴位名。位于两颐下。《幼科推拿秘书·穴象手法·穴道图象·穴在面者》:“食仓穴,在两颐下。”

  • 眵泪不禁

    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目内外轮廓无恙,但泪稠如浊酒豆浆,长流而不止也。”多见于眦漏证。参见该条。

  • 血疟

    疟疾之一。指疟发时有各种出血症状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疟疾源流》:“血疟者,或血,或便血,或女人月事适来,皆是血疟。宜于治疟药中,加桃仁、莪术、延胡索等。”参见疟疾条。

  • 熏陆香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乳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皮饮

   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四方。又名五皮散。炙大腹皮、炙桑白皮、茯苓皮、生姜皮、陈皮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水煎,或用磨木香水煎,热服,日二至三次。功能利湿消肿,理气健脾。治皮水,四肢头面悉肿,按之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