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冷哮

冷哮

病名。指因寒邪水饮所致的哮吼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遇风寒而发者为冷哮。”多由感受风寒,邪入肺腧,寒饮内停,痰阻气道而成。症见呼吸气急,喉中有哮鸣声,咳吐清稀粘痰,苔白滑,脉弦紧等。治宜温肺以劫寒痰,如温肺汤钟乳丸冷哮丸等。亦可采用灸法,并以三建膏护肺俞穴。或选用定喘汤夺命丹三白丸等方。亦可由表寒内热肺气失宣所致。《证治准绳·喘》:“哮喘遇冷则发者,有二证。其一属中外皆寒,治法乃东垣参苏温肺汤、调中益气茱萸汤紫金丹劫寒痰者是也。其二,属寒包热,治法乃仲景、丹溪用越婢加半夏汤等。”参见寒包热哮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筋

    较粗大的肌腱或韧带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项中大筋两傍各一。”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湿热不攘,大筋緛短,小筋弛长。”

  • 失欠颊车蹉开张不合方

    上骱手法之一。应用于下颌关节脱臼的整复法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六上:“人以手指牵其颐,以渐推之,则复入矣。推当疾出指,恐误啮伤人指也。”本法至今仍为临床所应用。

  • 莺翁

    病名。悬痈别名,鹅聚之俗称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:“悬痈在上腭,俗谓之莺翁,又谓之鹅聚。”即悬痈。详该条。

  • 芎乌散

    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二方。川芎、乌药各等分。为细末,每服二钱,蜡茶清调服。治因气所触,气厥头痛,心腹胀满,呕吐酸水,头目昏眩。

  • 皂荚刺

    见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皂角刺,详该条。

  • 热劳

    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·热劳门》。指虚劳病之呈现热象者。《金匮翼·热劳》:“热劳者,因虚生热,因热而转虚也。”症见身热,面赤,头痛,心神烦躁,口渴,怔忡、盗汗,饮食无味,倦怠多卧,消瘦,或口舌生疮等。治宜

  • 莫文泉

    【介绍】:见莫枚士条。

  • 跟子腿

    练功方法名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以右腿为例,右手扶凳,左手撑左膝(或两手同撑左膝),身微向左侧前倾,右腿屈髋膝迅速向后蹬后收回,逢二数使足落地。适用于治疗胯膝部疾患。

  • 牝脏

    出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。即阴脏。详该条。

  • 甘葛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葛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