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衄

内衄

病证名。①呕血的一种表现。《千金要方》卷十二:“内衄者,出血如鼻衄,但不从鼻孔出,是近从心肺间津液出,还流入胃中,或如豆羹汁,或如切,血凝停胃中,因即满闷便吐,或去数斗至于一石者是也。得之于劳倦、饮食过常所为也。”此证有虚实之分,实者用三黄泻心汤加生地黄,虚者用茯苓补心汤人参救肺散等(见《东医宝鉴·内景篇》)。②血从口出之总称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若从口出则为内衄。内衄出血,涎嗽出于脾,唾出于肾,咯出于心,咳出于肺,呕出于肝,吐出于胃。”参见吐血、呕血、咳血咯血唾血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第伯鱼

    【介绍】:见第五伦条。

  • 马头鱼

    见《动物学大辞典》。为海马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合微

    诊法上要综合点滴、细微的各种诊察资料。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:“诊合微之事,追阴阳之变……。”

  • 伏寒喉痹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科杓指》卷二:“此症肺经脉缓,寒重色紫,亦不太肿。内服凉剂,久之必烂。”指因寒邪伏于肺经所致。症见咽喉微肿不大,色紫,脉缓,属寒象。切不可作火邪治。治宜温散寒邪。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;或用

  • 腮喉痈

    病名。又叫兜腮痈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五:“此症生于腮下,其名悬痈。因郁积寒气而发。”

  • 头痛花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芫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活血草

    见《江苏省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茜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夭疽

    病名。①《灵枢·痈疽》:“发于颈名曰夭疽。其痈大以赤黑,不急治,则热气下入渊液,前伤任脉,内熏肝肺”。②出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指有头疽生于耳后一寸三分高骨处。左名夭疽,右名锐毒,俱属少阳胆经。多因情志内

  • 佗脊

    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即夹脊穴,见该条。

  • 重订通俗伤寒论

    见通俗伤寒论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