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肾

内肾

即肾脏。与外肾(男子外生殖器)相对而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补气摄血

    补法之一。即补气止血、补脾摄血。治气虚出血,日久不止的方法。如妇女崩漏,面色苍白,心慌气短,四肢清冷,精神萎靡,舌淡苔白,脉细弱。用补中益气汤加蕲艾、乌梅炭、侧柏炭等。

  • 应候

    证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又名有应。即疔疮旁再生一小疮,谓之应候。可用针挑破小疮,以泄其毒。疔疮有应候者易治;若旁无小疮者为无应候,亦称无应。其毒甚,难治。

  • ①人体部位。①脉位。如《濒湖脉学》:“掌后高骨,是谓之关。关前为阳,关后为阴。”②指腕踝两关节而言,如《骨释》:“手足腕两端骨,亦通曰关。”③《骨释》:“凡肘腋、髀、而端相接骨,通曰机关,亦曰关。”那

  • 掌中

    ①手掌的中央部分。又名掌心、手心。诊察掌中可知腹中的寒痛或热痛。《灵枢·论疾诊尺》:“掌中热者,腹中热;掌中寒者,腹中寒。”②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资生经》。即劳宫。见该条。

  • 时计草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西番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肝阳化火

    是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。阳亢则热,热极则生火。有阳气上逆的特点。参见肝火条。

  • 口水

    涎唾、口津的俗称。

  • 穿裆漏

    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此即漏管通向会阴,甚或穿透阴囊的复杂性肛漏。宜用挂线疗法或手术治疗。

  • 简明肛肠病学

    肛肠科著作。柏连松编撰。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和教学体会,结合现代医学及国内外有关肛肠疾病的资料文献编成。全书分三部分。上、下两篇系统论述各种常见肛门、直肠疾病之病因、病理、症状、诊断、治疗、预防和保健

  • 吐清水

    证名。指呕吐清水而无食物者。《古今医统·吞酸叙论》:“吐清水证有五因,有因湿、因痰饮、因寒、因宿食、因虫。明知恣食生冷瓜果而作者为寒湿也;胸膈间漉漉有声者,痰饮也;饮食后而吐清水者,宿食也;但犯寒而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