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经药瀹

内经药瀹

书名。10卷。张骥撰。本书辑录《内经》中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,分为阴阳气味、气运、五岁、穴化、五方、水谷、五宜五过和药制共九类,分别予以集注,并加按语说明。1923年成都义生堂刊印发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蕲艾

    出《蕲艾传》。为艾叶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走马箭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蒴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湿毒下血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下血腹中不痛,谓之湿毒下血。”多因湿毒结蓄大肠,损伤脉络所致。证见大便下血,血色不鲜,或紫黑如赤豆汁,小便不利,胸膈胀闷,饮食减少,或面色深黄等

  • 黅(jīn 今)天

    天象之一。指黄色的云气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黅天之气,经于心尾己分。”谓黄色的云气横亘于心尾二宿和角轸二宿之间。

  • 心孔惛塞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肘后方》。其证心神惛塞,精神闇钝,多忘善误。因禀性阴阳不和所致,亦有因病而成者。《幼幼新书》治用远志末服,及孔子大圣智枕中方(茯苓、人参、茯神、菖蒲、远志)。又可用牛心、马心、猪心、鸡心焙

  • 穿胁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胁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明子

    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木半夏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捻头瘟

    瘟疫的一种。一名蝦蟆瘟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捻头瘟,喉痹失音,项大腹胀,如蝦蟆状,故亦名蝦蟆瘟。宜荆防败毒散。”参见瘟疫、蝦蟆瘟条。

  • 脸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即面发毒。详该条。

  • 刘乘锦

    【介绍】:见刘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