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养生杂录

养生杂录

养生类著作。清·胡宗鹤编撰。1卷。书中引录《素问》、《庄子》及朱子、李东垣嵇叔夜孙思邈丘处机等名家之言,讨论精神、情志、起居、饮食等因素对人体寿命的影响,并从精、气、神、形的关系及其与寿命的内在联系进行阐述,提出一系列摄生保健措施,介绍了几种保健气功的具体方法与作用。在养生方法上,作者不主张沿袭老庄思想而形成的闭门静坐、潜心苦思等消极无为的养生观,认为枯坐不一定达到心安神静的目的。提倡“人之灵心必有所寄”,即在精神上应有所寄托,如诗书、文章、谈论等等,使情志调畅,心怡神悦。否则转寄于无益之处则有碍于养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竹叶

    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南天竹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①六腑之一。主受纳与腐熟饮食,所化生的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运化,输布于五脏六腑,营养全身。《灵枢·五味》:“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,水谷皆入于胃,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。”《灵枢·玉版》:“人之所受气者谷也,谷之

  • 瘰疬漏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多由风邪毒气客于肌肤而得。初起如梅李枣核,随处可生,常互相粘连伴全身寒热,久则化脓成漏。宜内服斑猫散。相当于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。

  • 安济坊

   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,据载系专为收养贫病之人而设。

  • 疮疡呕吐

    证名。见《集验背疽方》。指患疮疡期间出现呕吐症状。若喜寒恶热而呕者宜降火,方用黄连解毒汤;喜热恶寒而呕者宜养胃气,方用香砂六君子汤;脉实便秘而呕者宜泻火,方用内疏黄连汤;脉细肠鸣腹泻而呕者托里温中,方

  • 珍珠喉

    病名。多由风热邪毒犯肺所致。症见咽喉内生点如珠,故名。《喉科种福》卷四:“形如珍珠,红盘黄顶,散布于喉中,或纷见于口内。其痛异常,初起发热恶寒,头痛身疼,以人参败毒散发表,大便结以防风通圣散外解内清。

  • 食养

    指饮食调养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大毒治病,十去其六;……谷肉果菜,食养尽之,无使太过,伤其正也。”

  • 脑后顶门

    后囟之别称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婴幼儿元气充实者则脑后顶门坚实而矫健。

  • 足发背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五。即脚发。见该条。

  • 麻知几

    【介绍】:见麻九畴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