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全真一气汤

全真一气汤

冯氏锦囊秘录》卷二十方。熟地黄(如大便不实焙干用,如阴虚者加倍用)八钱,制麦门冬(去心,恐寒气可拌炒,米炒黄色去米,肺脾虚弱者少减)三钱,白术(炒深黄色,置地上一宿,出火气不用土炒,如阴虚而脾不甚虚者,人乳拌透晒干,炒黄)三至六钱,牛膝二至三钱,五味子分至一钱五分,制附子一钱至二钱余,人参(肺脉大,元气不虚者不用)一至五钱(甚者一至二两)。前六味先水煎好,另水煎人参取浓汁冲服。治元气日困,津滋耗竭,虚火妄升,气勿藏源,上迫喘促;或小儿病后,妄汗妄下,精神沉困,或短气似喘非喘,或虚极而似惊非惊,或斑疹阴分焦灼,热极烦躁,上喘下泻,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等症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剂

    十剂之一。用宣开散郁药物组成,具有解除壅塞作用的方剂。如气郁用香附、枳、桔开之;火郁用山栀、青黛散之;湿郁用苍术、厚朴升之,甚则用风药胜之;痰郁用南星、橘皮化之,甚则瓜蒂、藜芦涌之;血郁用桃仁、红花行

  • 眩运

    病证名。即眩晕。《医碥·眩晕》:“晕与运同,旋转也。所见之物,皆旋转如飞,世谓之头旋是也。”《顾氏医镜》卷十四:“眩运者,目花黑暗旋倒也。其状头眩目闭,身转而聋,如立舟车之上。”详眩晕条。

  • 脏腑各图

    见中西医粹条。

  • 气呃

    病证见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呃逆源流》。指因气滞及气虚所致的呃逆。中气虚者,宜补中益气汤、六君子汤。阳气欲尽,呕吐,呃逆,下利,两脉微涩者,急宜温阳驱阴,用干姜、吴萸、人参、茯苓、丁香、柿蒂、炮附子等。

  • 不月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。指经闭,或指月经不按月来潮。参见经闭条。

  • 徐文蔚

    【介绍】:见徐彪条。

  • 惠民药局大使

    明代官名。为惠民药局所设之最高官吏,参见惠民药局条。

  • 四时气篇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文论述四时与发病及治疗的关系,故名。由于四季气候的变化各有不同,其产生的疾病,亦随之而异,当针刺治疗时,必须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,在适当的穴位上运用不同的刺法。

  • 冯文智

    【生卒】:953~1012【介绍】:北宋医官。并州(今山西太原)人。世代业医。自幼学习医学,976~983年(太平兴国年间),应试补翰林医学,后转为医官。先后任尚药奉御、翰林医官院副使等职。

  • 胞合

    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热气蓄聚伤胞,所以胞合。”参见胞肿如桃、目疡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