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光慈菇

光慈菇

见《河南中药手册》。又名小慈姑、毛地梨光菇山蛋。为百合科植物老鸦瓣Tulipa edulis(Miq.)Bak.的鳞茎。分布东北至长江流域各地。甘、辛,凉,有小毒清热解毒,散结化瘀。①治咽喉肿痛瘰疬结核。煎服:1.5~4.5克。②治痈疽,疮肿,蛇咬伤。捣敷或捣汁涂。孕妇忌用。本品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。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特效,但应注意剂量。它能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,繁殖较快的肿瘤组织尤其敏感,由于毒性大,临床难以应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释迦旺秀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学家。藏医北方学派名医。著有《医学史格言银鉴》、《后续医典释难吹灯》等医著。

  • 浮气

    浮出于脉外,循行于皮肤、分肉之间的气,系指卫气而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其浮气之不循经者,为卫气。”

  • 政和本草

    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。

  • 经断前后诸症

    病证名。指妇女更年期月经将断未断之时,出现一些综合性的病症。多因肾气衰弱,冲任虚损,精血不足,以致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和温煦,临床症状参见更年期综合症条。如见头昏目眩,心烦易怒,情志失常,手足心发热,月经

  • 厥疝

    古病名。出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。多因积于腹中之寒气上逆所致。证见脐周绞痛,恶心,胃脘疼痛,吐出冷涎,四肢厥冷,脉象虚大等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七:“积气在腹中,有厥气,名曰厥疝,言脾受肝尅,气逆上升,《宝鉴

  • 眼皮

    眼解剖部位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眼睑。详该条。

  • 经水无常

    见单南山《胎产证治录》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
  • 疟后黄

    病证名。指患疟后,面黄、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。《证治要诀》卷十:“病疟后多黄,盖疟谓之脾寒,脾受病,故色见于面,宜理脾为先。异功散加黄芪、扁豆各半钱。诸痛后黄者亦宜。”本证可见于疟疾后贫血。参见疟黄条。

  • 竹杖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肘后备急方》:“葛氏治卒腰痛诸方,不得俛仰方,正立倚小竹,度其人足下至脐,断竹,及以度后,当脊中,灸竹上头处,随年壮。”近代《中国针灸学》列作奇穴,名竹杖。即位于后正中线上,当与脐相对之

  • 伏地延胡索

    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夏天无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