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假药

假药

出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又名巴岩香蛤蒌假蒌。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.的全草。分布广西、广东及云南等地。苦、辛,温。温中散寒,祛风利湿行气止痛。①治胃腹寒痛,疝痛,风寒咳嗽泄泻痢疾,肾炎水肿。煎服:9~15克。②治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。煎服,或倍量浸酒内服外搽。叶含氢化桂皮酸、β-谷甾醇等。茎、叶水浸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癃闷

    病名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指大、小便不通之症。癃,小便不利;闷,通“秘”,大便秘结不通。《内经吴注》卷二十:小便不通为癃,大便不通为闷。”详癃闭、便秘、关格各条。

  • 缪仲淳

    【介绍】:见缪希雍条。

  • 虫斑

    饮食不洁,虫积内生,虫毒气滞显于颜面皮肤而成。多见于儿童。面部有境界明显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淡白色斑片,上覆有少量灰白色糠状鳞屑,即单纯糠疹。这些征象均可作为诊断蛔虫病的参考。

  • 重舌风

    病名。即重舌。详该条。

  • 肘骨

    骨名。又名鹅鼻骨。出《灵枢·卫气》。指构成肘关节的骨。包括肱骨远端和尺、桡骨近端的关节面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肘骨者,肐膊中节上下支骨交接处也,俗名鹅鼻骨。”

  • 鬲上

    鬲,同膈。横膈膜上胸腔部。《素问·刺热论》:“颊上者,鬲上也。”

  • 虫鼓

    鼓胀之一。《石室秘录》卷六:“虫鼓,微小腹作痛,而四肢浮胀不十分之甚,面色红而带点如虫蚀之象,眼下无卧蚕微肿之形,此是虫鼓也。”参见虫胀、虫积腹胀条。

  • 御药院提点

    金代医官职称。专门掌管检查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的官吏,官阶从五品。

  • 内伤痢疾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慎斋遗书》卷八。《痢证汇参》卷二:“内伤之痢有三。有七情内伤,劳力内伤,饮食内伤。虽属一证,而治各不同。”详见七情痢、劳役痢、饮食内伤痢等条。

  • 肩疮

    病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肩部因受压或磨擦而生疮疡者。用五倍子烧灰存性,加黄丹(用水飞过)醋调敷之。参见痈、疽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