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又称痧气、痧胀。见《通俗伤寒论·伤寒兼痧》。详痧气条。
出《难经·三十五难》。即胆。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,故名。
病证名。亦名妊娠吐酸。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吞酸多因脾虚肝旺,伤于饮食,不得传化。有寒热之分:寒者,由脾胃不和,饮食太过,胃脘填塞,脾气不运而致,宜温养脾胃,用六君子汤加吴萸;热者,由于肝气郁滞,
病名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月事不来者,胞脉闭也。”即经闭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腋下至胁部疼痛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详胠胁肋痛条。
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三。指婴儿娩出。
指人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的征象。其主要内容包括五脏六腑、奇恒之腑以及五官九窍、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和气、血、精、津液等功能及其相互关系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:“脏象何如?心者生之本,神之变也,其华在面,其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佛手柑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幼科发挥》。即百晬内嗽,详该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方。即玉泉散第二方,见玉泉散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