辟,有反克之义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肾之脾,谓之辟阴。”张景岳注:“土本制水,而水反侮脾,水无所畏,是为辟阴。”
病名。出《灵枢·本脏》。指咳嗽而兼见耸肩喘息等症。参见咳喘、痰饮咳嗽、息高等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循经考穴编》。即神道,见该条。
药书。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编。载内蒙古常用中草药393种,其中植物药342种,动物药38种,矿物药13种。按其主治功能分为解表、清热、止咳、化痰等21类。每种药物按别名、蒙药名、形态特征、生境
综合性医书。8卷。清·杨凤庭撰于清·乾隆年间。初刊于1911年。作者谓读医书运用书中药方,有如以手弄丸,圆转自如,不可泥古。故题名《弄丸心法》。卷1~2总论脉诀;卷3~4杂论医理;卷5~7内科杂证;卷
见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条。
脏腑有严重的内伤。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:“弦绝者,其音嘶败;木敷者,其叶发;病深者,其声哕。人有此三者,是为坏府。”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气海,见该条。
证名。又名柔汗。①见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四。又名阴汗。指多汗之属阴证者。多由阳气虚衰,阴寒相乘,以致汗冷肢冷,甚则身冷。《景岳全书·汗证》:“阴汗者,冷汗也。……所谓寒者,非曰外寒,正以阳气内虚,则寒生于
证名,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泛指小便量减少、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。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七:“小便不利者有三,不可一概而论也。若津液偏渗于肠胃,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,一也,治宜分利而已。若热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