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辛

五辛

指五种具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,见《伤寒论》。道家以韮、薤、蒜、芸苔、胡荽为五辛,佛家以大蒜小蒜、兴渠(阿魏)、慈葱、茖葱为五辛。《伤寒论》所言之五辛当指韭、薤、蒜、芸苔、胡荽而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肝血不足

    即肝血虚。详该条。

  • 老虎花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闹羊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文火

    即火力小而缓。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,以使药物气味能比较充分煎出,又不致因火力太猛而过度挥发丧失。

  • 热气霍乱

    病名。见《病因脉治·霍乱》。即热霍乱。详该条。

  • 老虎脚迹草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毛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嵇清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正骨科医家。字仁伯。世传正骨秘术,其父随从护送高宗南渡,途中骨伤患者甚多,救治无数。嵇清继承家传秘术,未成年时已常为宫中人疗伤,整治完好如初,名闻江南。

  • 裘庆元

    【生卒】:1873~1948【介绍】:民国时期医家。字吉生,浙江绍兴人。热心中医事业,创办《三三医报》、三三医院。曾积极参加反对消灭中医斗争。编有《三三医学丛书》,主要收集近代有关中医的论述和著作,对

  • 肝火眩晕

    病证名。《证治汇补·眩晕章》:“肝火眩晕,黑瘦人肾水亏少,肝枯木动,复挟相火,上踞高巅而眩晕。”症见头晕头痛,面红升火,口苦目赤,舌质红,脉弦数。偏火旺者,宜清肝泻火为主,用龙胆泻肝汤;偏阴虚者,宜滋

  • 妊娠阴痒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亦名胎前阴痒,胎前阴户痒。指妊娠后外阴及阴道内搔痒,甚则奇痒难忍,坐卧不安。多因肝郁脾虚、湿热下注或外阴不洁,感染病虫,虫蚀阴中,或孕后房室过多,阴精耗损,加之孕后血聚养胎

  • 霍乱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霍乱痧,痛而不吐泻者,名干霍乱,毒入血分也,宜放痧。新食宜吐,久食宜消,食积下结宜攻。痛而吐泻者,毒入气分也,宜刮痧;有痧筋则放,宜调其阴阳之气。须知肠胃食积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