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蒸

五蒸

骨蒸脉蒸皮蒸肉蒸内蒸的总称。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:“蒸病有五,一曰骨蒸,其根在肾,旦起体凉,日晚即热,烦躁,寝不能安,食无味,小便赤黄,忽忽烦乱,细喘无力,腰疼,两足逆冷,手心常热。蒸盛过伤,内则变为疳,食人五藏。二曰脉蒸,其根在心,日增烦闷,掷手出足,翕翕思水,口唾白沫,睡即浪言,或惊恐不定,脉数。若蒸盛之时,或变为疳,脐下闷,或暴利不止。三曰皮蒸,其根在肺,必大喘鼻干,口中无水,舌上白,小便赤如血。蒸盛之时,胸满,或自称得注热,两胁下胀,大嗽彻背连胛疼,眠寐不安,或蒸毒伤脏,口内唾血。四曰肉蒸,其根在脾,体热如火,烦躁无汗,心腹鼓胀,食则欲呕,小便如血,大便秘涩。蒸盛之时,身肿目赤,寝卧不安。五曰内蒸,亦名血蒸。所以名内蒸者,必外寒内热,把手附骨,而内热甚。其根在五脏六腑,其人必因患后得之。骨肉自消,饮食无味,或皮燥而无光。蒸盛之时,四肢渐细,足趺肿起。”治用五蒸汤、五蒸丸等。参蒸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外板

    为牙齿所在之处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二:“外板则为牙,内床则为齿。”

  • 椒疡

    病名。见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即椒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膝游风

    病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鹤膝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肥热疳

    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热疳。详该条。

  • 鸦燕草

    ①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肺形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拦路虎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蒲草黄

    见《药材学》。即蒲黄,详该条。

  • 处方中某些果实或块根类药物的计数单位。如大枣三枚(去核)。一般应以大小适中者为度。为保证用量准确,后世对这类药大部分已改用重量单位,如附子、乌头、桃仁、杏仁等。

  • 水瓜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丝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食积腹痛

    证名。指因饮食不节,积滞不消所致的腹痛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食积作痛,痛甚欲大便,利后痛减,其脉必弦或沉滑。”《寿世保元·腹痛》:“食积腹痛,其脉弦,其痛在上,以手重按愈痛。”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食

  • 热邪传里

    指外邪不从表解而化热入里的病变过程。外感六淫之证,传里的症状为恶风寒症消失,但发热更甚,目赤、胸中烦闷、口渴引饮、烦躁,甚则谵语,大便秘结,舌红苔黄,脉数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