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八。即破伤风。详该条。
见《说文》。即冬葵叶,详该条。
见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爵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又名齆鼻。齆,鼻病也(《玉篇》)。又鼻塞曰齆。①指嗅觉失灵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鼻气不宣调,故不知香臭,而为齆也。”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。如《十六国春秋后赵录》有“王谟齆鼻,言不清畅”
【生卒】:九世纪【介绍】:五代时期本草学家。蜀(今四川)人。曾任蜀翰林学士。对药物品种、性味有研究,治病用药也很有经验。根据蜀统治者孟昶的要求,曾与蜀诸医士共同以《新修本草》为基础,校正增删,并加注释
病证名。见明·岳甫嘉《妙一斋医学正印·种子篇》。亦名经多发肿。多因脾经血虚,水湿渗入血分所致。症见月经持续不止,兼发肿满。治宜补血健脾利水。方用四物汤加茯苓、白术、砂仁、大腹皮、木香、陈皮、厚朴、猪苓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药物学家。籍贯不详,原为澧州(今湖南澧县)县吏。、重视对药性的研究,强调处方用药必须了解药性。认为《开宝本草》、《图经本草》对一些药物考订不够严谨,沿袭旧说。于是历经十
通常指外感之风邪,是与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内风相对而言。参风条。
书名。8卷。宋·郑克撰。约成书于十三世纪。本书收集了历代文献中有关刑法折狱(判决)的一些典型案件,加以分类汇编。其中也有一些法医鉴定的内容,但并非专门的法医学著作。
病名。即脱臼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四十五:“凡坠堕颠扑,骨节闪脱,不得入臼,遂致蹉跌者,急须以手揣搦,复还枢纽,次用药调养,使骨正筋柔,营卫气血不失常度。”参见脱臼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