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陆游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疔生于眉部。证治同疔疮。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即芦茎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泻蛔之证。小儿素患蛔虫病,因痧毒入胃,胃必热胀,热胀之极,蛔不能存,下入大肠,由大便排出。治以放痧为主,用消毒三棱针刺臂弯、腿弯痧筋,放出紫黑毒血(《痧胀玉衡》)。
是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。阳亢则热,热极则生火。有阳气上逆的特点。参见肝火条。
即手第三指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心主之筋,起于中指。”
【介绍】:北宋人。又名自清。本为禁军,当过道士,后改学医,善治麻风病。
见《皇汉医学·产科发蒙》。即儿枕痛,详该条。
眼科著作。又名《明目至宝赋》。4卷。元代作品,撰人不详。后由明·杨希洛、夏惟勤整理。刊于1593年。卷1总论眼病,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,五轮八廓所主病症,眼科问答等;卷2分论眼科七十二证,每病编成歌赋,
【介绍】:见王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