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陆乐山《养生镜》。舌体歪斜的证候。多为风邪伤及心肺所致。其症舌斜左边,眼亦斜左边;舌斜右,眼亦斜右。宜针刺金津、玉液、肩井、肺俞、少商、中冲等穴。
证名。指大便所下呈紫黑色的血块。《灵枢·五禁》:“淫而夺形,身热,色夭然白,乃后下血衃,血衃笃重,足谓四逆也。”王冰注:“衃血,谓败恶凝聚之血,色赤黑也。”《灵枢·杂病》:“衄而不止,衃血流,取足太阳
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产后心烦,由余血奔心,故烦闷不安兼腹痛也。……宜祛瘀血为主,服金黄散。七日后作虚烦治,服麦门冬散。”
推测、度量之意。如从切脉推测病情和病所,结合四时气候变化,估计疾病的顺逆。《素问·病能论》:“所谓揆者,方切求之也,言切求其脉理也。度者,得其病处,以四时度之也。”参见揆度奇恒条。
即法征麟。详该条。
胃的受纳、腐熟水谷功能失调的病变。多由胃阴不足、邪热扰胃,或食滞胃脘,影响胃气所致。症见厌食或食后痞胀,泛恶,卧不安,大便失调等。须审因而治,并结合和胃法。
跗骨的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指隐疹皮疹色白者。详见隐疹条。
病证名。指先有郁痰,后因血滞,或失血气滞,日久生痰,痰血相搏而成的蓄血。其症胸部胀闷,痛处少移或不移,身体寒热,或吐血、衄血,便下焦黑。治宜导痰破血,先用导痰汤加苍术、香附、枳壳、白芥子以开郁化痰;次
即虚阳上浮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