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七情

七情

①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七种情志活动,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。作为病因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、持久或失调,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,……惊则气乱,……思则气结。”又包括某些内脏病变而继发的病态情志活动。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肝气虚则恐,实则怒。”②药物配伍的七种不同作用。即: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(《神农本草经》)。详见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胎毒疮疥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又名风疮。古人认为因胎毒而生疮疥,系胎热外达而生。其症初如干癣,后则脓水淋漓,或结靥成片。治法参见胎毒疮疡条。

  • 鹤节

    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二。即鹤膝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炼气

    气功术语。道家运用呼吸吐纳,以求长生的方法。南朝刘宋时期鲍照有诗:“服食炼气读仙经。”

  • 虚劳小建中汤

    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小建中汤,见该条。

  • 鸡冠丹

    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即赤丹。见该条。

  • 刚痉

    病名。一作刚痓。症见发热无汗,恶寒,颈项强急,头摇口噤,手足挛急或抽搐,甚则角弓反张,脉弦紧等。《金匮要略·痓湿暍病脉证治》:“太阳病,发热无汗,反恶寒者,名曰刚痓(一作痉,余同)。”又:“太阳病,无

  • 雪口

    病名。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雪口一名鹅口。初生月内小儿,满口生舌上,白屑如鹅口样,故名。”多由胎热蕴于心脾二经所致。治宜清胎毒,或外吹冰硼散,或常以银花、连翘、薄荷、甘草等煎汤漱口。参见鹅口疮、鹅口、乳

  • 头风白屑

    出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二。即白屑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亚片

    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。即鸦片,详该条。

  • 折顶回旋法

   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。用于有明显重迭移位的截断骨折,经拔伸牵引不能复位者。其法在于加大断端成角,使两骨折面同侧边缘接触,再将远骨折段折回,即使骨折面对合。若遇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或背向移位的斜行骨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