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志》。为虻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4卷。清·蔡宗玉辑,林昌彝补方。刊于1873年。蔡氏以分经辨证论述伤寒在临床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。每一证候采用归纳《伤寒论》原文等形式,介绍发生诸证的病因、病理和治法;并根据兼症、脉象的不同,
消痰法之一。治疗痰多气逆的方法。用于痰饮伏于肺脏。表现喘嗽痰多,胸痞食少,舌苔粘腻,脉滑。用三子养亲汤之类。
病名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此症谓风飏游丝,偶然撞入目中而病痛也,即今人呼为天丝打眼。”即飞丝入目证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3卷。清·吴金寿刊刻于1831年。本书汇萃苏州名医叶桂、薛雪、缪遵义三家医案,所选大多证治熨贴,议论中肯。本书收入《中国医学大成》中。
见《东北资源植物手册》。为罗布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校注妇人良方》卷二十四方。又名真人活命饮、活命饮。炙穿山甲、白芷、天花粉、炒皂角刺、当归尾、甘草、赤芍药、乳香、没药、防风、贝母各一钱,陈皮、金银花各三钱。水煎,或水、酒各半煎服。功能清热解毒,消肿
指阴精亏损而致虚火炽盛。症见烦躁易怒、两颧潮红、口干咽痛、性欲亢进等。参见阴虚阳亢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度卿,号方山。仪真(今江苏仪征)人。世医出身,治病有良效,且不计酬。万历癸未(1583年)疾疫流行,昼夜为人治病,成活者众。
窠,即窝穴。眼的凹陷处,包括眼眶、上下眼胞。《灵枢·水胀》:“水始起也,目窠上微肿,如新卧起之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