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诗词古文>窦威生平

窦威生平介绍

窦威(?-618年),字文蔚,扶风平陵人,唐朝宰相、外戚,隋朝太傅窦炽之子,太穆皇后堂叔。窦威出身于河南窦氏三祖房,雅好文史,早年曾出仕隋朝,历任秘书郎、蜀王府记室、内史舍人、考功郎中,后坐事免职。唐高祖太原起兵,窦威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,参与制定朝廷典制。武德元年(618年),唐朝建立,窦威担任内史令。病逝后,追赠同州刺史、延安郡公,谥号靖。>>查看窦威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早年经历

  窦威年轻时性情沉静,器量不凡,而且博览群书。窦家世代勋贵,以武勇著称,子弟都喜爱武艺。窦威却偏好文史,因此被诸兄讥为书痴。

入仕隋朝

  隋朝建立后,窦威得到内史令李德林的举荐,担任秘书郎。他在任期满后,仍然不肯调任,坚持留在秘书监,继续精研学问。当时,窦氏诸兄都因军功得授显职,对只任闲职的窦威非常轻视,对他道:“从前孔子积学成为圣人,仍是困顿失意,你又希求什么呢?”窦威笑而不答。

  后来,窦威被蜀王杨秀征辟为记室,因杨秀多行不法,便称病离职,返回乡里。仁寿二年(602年),杨秀因罪被废为庶人,王府属官大都获罪,只有窦威得以幸免。大业四年(608年),窦威升任内史舍人。他多次劝谏隋炀帝,结果违忤旨意,被调任考功郎中,后又坐事免职。

归唐拜相

  义宁元年(617年),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,立代王杨侑为帝,自任大丞相,并任命窦威为大丞相府司录参军。当时,李渊正筹建新朝,因窦威在隋朝任职多年,熟知朝纲礼仪和各项典制,便让他参与起草各项章程、制度条令的工作。

  武德元年(618年),李渊代隋称帝,建立唐朝,是为唐高祖。窦威为高祖起草登基诏书,被拜为宰相,担任内史令。他议论政事得失,阐述清晰,并常引古事劝谕,深受唐高祖的亲近、器重。唐高祖常把窦威召入内室,与他促膝长谈。

病重离世

  同年六月,窦威患病,唐高祖亲自到他府中探视。不久,窦威病逝,遗命薄葬。唐高祖得知,追赠他为同州刺史、延安郡公。赐谥号为靖,并让太子李建成与百官一同前去送葬。

轶事典故

  唐高祖曾对窦威道:“北周时有八柱国,我家与你家都曾位列其中。如今我是皇帝,而你却是宰相,这岂不是不平等吗?”窦威惶恐的道:“我窦家在汉朝时便是外戚,北魏之时又有三位皇后。如今陛下开国,臣又因姻戚的身份得到任用。臣日夜忧惧,惟恐不能胜任。”唐高祖大笑道:“您是在用三朝后族向我夸耀吗?关东之人与崔氏、卢氏结亲,便自鸣得意。您家世为帝室姻戚,不也很贵重吗?”

家庭成员

根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记载,窦威的家族原为鲜卑纥豆陵氏,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迁居洛阳,改汉姓为窦。窦威之父窦炽,与兄长窦岳、窦善并称三祖,其族支被称为河南窦氏三祖房。

河南窦氏三祖房(窦炽一支)

窦炽(隋太傅,邓国公)

窦恭(北周雍州牧,鄼国公) 窦轨(益州都督,酇国公) 窦奉节(驸马都尉、黄国公)

                窦琮(晋州总管,谯国公)    窦孝谦(洺州刺史)
窦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窦孝仁(济州刺史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窦孝鼎(司勋郎中)

窦深              窦袭(右武卫将军)       窦文表

窦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窦德宗(播州刺史)

窦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窦有意(熊州刺史)

窦威(内史令)         窦恽(岐州刺史)     窦旻

猜你喜欢

  • 严忠济

    严忠济(?——1293),一名忠翰,字紫芝。长清(今属山东省)人。严实之子。元太宗时袭父职为东平路行军万户。从元世祖攻宋,有战功。至元二十三年(一二八六)授中书左丞,行江浙省事。其人仪表不凡,长于骑射,袭父职任东平路行军万户。元世祖忽必烈攻宋,忠济奉诏率兵进军,所战多捷。人千其威权太盛,被召还京。他治理东平时,让当地豪绅代属下和百姓缴纳所欠赋税。卸职后,豪绅们向他讨债,忽必烈听后为他偿还。至元二十三年,特授资德大夫中书左丞行浙江省事。因年老,辞不就。能曲,明·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将其列于"词林英杰"一百五十人之中。《金元散曲》录存其小令二首。

  • 周连仲

    周连仲,字倬轩,乐亭人。道光庚子进士。官礼部主事。有《宝稼堂诗钞》。

  • 张大烈

    张大烈(1911—1941)又名张澄江。1911年出生于长泾镇望族。初中毕业后,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。1929年留法深造。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,学习雕塑艺术。1931年,张大烈在旅法革命家何香凝的启迪下,关心祖国的命运。1940年6月,"江抗"东路指挥部司令谭震林率部开辟澄锡虞抗日根据地,邀他为抗日救国出力。张表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,多次在中小学校及群众集会上斥责消极抗日、热衷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,遭"忠救军"澄锡虞特派员包汉生的忌恨。于8月30日晚上,被包所派"暗杀党"徒枪杀于长泾镇龙园茶店。谭震林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会。

  • 周淑媛

    字又洲,江南泰洲人。

  • 杨继盛

    杨继盛(1516年-1555年)明代著名谏臣。字仲芳,号椒山,直隶容城(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)人。嘉靖二十六年进士,官兵部员外郎。坐论马市,贬狄道典史。事白,入为户部员外,调兵部。疏劾严嵩而死,赠太常少卿,谥忠愍。后人以继盛故宅,改庙以奉,尊为城隍。著有《杨忠愍文集》。

  • 荀况

    荀况即荀子(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),(约公元前313-前238),名况,时人尊而号为“卿”,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,因“荀”与“孙”二字古音相通,故又称孙卿,汉族,战国末期赵国猗氏(今山西安泽县)人,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政治家,儒家代表人物之一。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,后为楚兰陵(今山东兰陵)令。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,提倡性恶论,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“性善说”比较,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。

  • 朱惠

    朱惠,字元锡。英德人。明成祖永乐十五年(一四一七)举人,隐身不仕。事见清同治《韶州府志》卷三四。

  • 赵湛

    明末清初直隶永年人,字秋水,号石鸥。明诸生。入清不仕。与申涵光、张盖等同开河朔诗派。有《玉晖堂集》。

  • 卢亘

    汲郡人,字彦威。幼颖悟,博览群书。为文雄逸,尤工于诗。以拟著《滕王阁记》,受知于姚燧,荐为国史院编修。后以待制卒。有《彦威集》。

  • 黄孝迈

    黄孝迈(生卒年不详),南宋诗人,字德夫,号雪舟。有人说他“妙才超轶,词采溢出,天设神授,朋侪推独步,耆宿避三舍。酒酣耳热,倚声而作者,殆欲摩刘改之(过)、孙季蕃(惟信)之垒”,“其清丽,叔原(晏几道)、方回(贺铸)不能加其绵密。”有《雪舟长短句》。存词4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