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诗词古文>郑之珍生平

郑之珍生平介绍

郑之珍,字汝席,号高石,明万历补邑庠生。后来祁门县文化部门,在渚口乡清溪村发现了郑之珍夫妇合葬墓及《清溪郑氏族谱》,确认他为祁门县渚口乡清溪人。郑之珍在《新编目连戏救母劝善戏文》序中自述:“幼学夫子而志春秋,惜文不趋时,而学不获遂,于是萎念于翰场,而游心于方外。>>查看郑之珍的诗词古文

家世

  其一世祖选,二世祖湾,三世祖传,四世祖延晖,五世祖德谦,六世祖文旦,七世祖齐鸣,八世祖忠,九世祖世贤,十世祖金,十一世祖渊,十二世祖舜寿,十三世祖禹贡,十四世祖彦四,十五世祖俊思,十六世祖大六,十七世祖细一,十八世祖文政,十九世祖庆六,二十世祖住卿,二十一世祖仲友,仲友生四子,分为贞一、贞二、贞三、贞四四房,郑之珍高祖、二十二世祖为子章,郑之珍曾祖、二十三世祖为平安,二十四世为德容,为郑之珍祖父,郑之珍父亲云,属二十五世。

  郑之珍父亲云,字天丽,号西庵,卷二有其详细传记,说他“幼遭痘毒,手足不能动,履人以废笃目之”,到嘉靖壬午年痊愈,和同族弟、侄“且贾且商”;他也喜爱读书,“凡过目者彻首尾可以背诵”;同时还精于卦命,“远近之人,凡决疑者常填门,所断祸福、得失、生死,一毫不爽,人遂号为‘西庵先生’”。郑之珍的母亲鲍氏,名宝贞,她“出自名门,饱谙妇道”,卷二“世德”中也有她的传记。郑之珍兄弟七人,他居长,六个弟弟依次为之班、之璪、之环、之珀、之珊、之瑜。

  关于郑之珍的生平,卷二收载有他的女婿叶宗泰的《高石郑先生传》,较之民国十一年重修的《清溪郑氏宗谱》详细许多,这里转录于下:

  高石郑先生讳之珍,字汝席,高石其别号也。先生生于正德戊寅年九月二十四日。先是七月,先生有兄名富,以痢疾殇,大父德容公甚哀悼之;时二女归宁,共为吊释,幸先生生焉,举家欣喜,以骨肉完聚,因名集;适以乡里俗议,带子哭子则防难育,于是因以先生寄养于邻家。

  先生自幼病目,虽入蒙学,记名而已。至嘉靖甲午,先生自奋入大学,每遇晨昏,听人读书,读者未熟,先生已洞然于心胸矣。初与少潭兄弟受业于一山先生,又同予兄鹤墩受业于伯光山门下习《春秋》,最后又受业于陈文溪先生门下习《礼记》,又同王之翰等受《礼记》于刘苏庵先生门下。

  先生性敏学博,读书过目不忘,苏庵先生甚奇之。自补邑庠,小试屡捷,大考则终坐,目病艰于书写。娶芦溪汪氏姤真,性贤淑端重,助夫读书。先生同母兄弟凡五人,嘉靖壬子以母倦勤分?,时先生游学于太平,孺人治家,井井有条,虽老妪莫过。先生好义广交,朋友络绎不绝,孺人竭力款待,多方辐辏,并无吝心难色,不惟朋友莫知其艰,虽先生亦莫之知也。事舅姑至孝,姑卒,舅纳婢董氏,生子二人,孺人皆保抱之,绝无忌心。妯娌虽多,孺人以和养率之,雍雍然而无争竞,夫妇同心,内外一致。嘉靖庚子生长子为德,即为元,娶正冲陈氏;癸卯生长女蓬仙,即宗泰之配也;已酉生次女莱仙,适浮北城门廪生吴时相;丁巳年生次子四寿,即调元,初聘在城谢氏,将娶而卒,继娶式溪程氏。孙男光祖、启祖、弘祖、绍祖、明祖、奇祖,女孙妙金,长子之所出也。孙男昭祖、女孙爱金,次子之所出也。光祖娶泰之侄女叶氏,生子大声;启祖聘汪村汪说之女,怡祖聘竹源陈善政之女,皆名门。余孙尚未之聘。时先生之年六旬有六,孺人之年六旬有三,各各强健;子媳双双,各能克家;孙男曾孙,绳绳聪慧。

  泰虽不才,二婿亦皆儒流。泰有二子一女,而姨氏亦同是,皆天伦至乐,不可以幸得也。噫嘻难哉!先生天性好善嫉恶,虽未大行于天下,然《劝善》一记,千载不磨;且倡议率族置祀产、创祀屋、立祀户,奉先御下,睦邻恤贫,政施于家,炳炳朗朗,较之卑官一任,泽及何如!先生修家乘将成,于己无一言,余适至,因略叙先生夫妇之名号于此。

  论曰:世称大丈夫之生也,贵于立德立功立言。先生立德于孝弟,立功于宗族,立言于文章,实无忝于所生也。故天锡之以家业优裕,多富也;皓首齐眉,多寿也;桂兰茁秀,多男也。古之“三祝”兼之矣!若先生者,世岂多见哉!

  由这篇传记我们可知,郑之珍从小眼睛不好,也由于“目病艰于书写”,所以“大考则终坐”,未能博得功名。他曾入多人门下习学《春秋》《礼记》,并游学太平(从上文其母鲍氏的嘱咐看,似应是塾师)。他有子二,名为元(卷一世系表为“政元”)、调元,有女二,名蓬仙、莱仙。

  时寓秋浦之剡溪,乃取目连救母之事,编为劝善记三册。敷之声歌,使有耳者之共闻;著之象形,使有目者之共睹。”郑之珍屡考不第,直至中年弃考从教,便座学于祁门、石台一带山村,塾教之余,据《佛说孟兰盆经》情节将徽州民间传说、爱情故事揉和进去,潇潇洒洒编成了《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》三册100折。

  郑之珍编写的《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》在民间舞台上久演不衰,“支配三百年来中下社会之人心”,并随徽商流寓大半个中国,对徽剧、川剧、汉剧、豫剧、昆曲等诸大剧种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。

古墓

寻找郑氏宗祠“叙伦堂”,去瞻仰晚唐时期郑传的“司徒世家”。然而,“叙伦堂”宗祠已失去了昔日“司徒世家”那种辉煌与宏伟,宗祠的门厅与寝堂已全倒塌了,只剩下享堂孤零零在秋风中吟呻。再也找不到“清溪鱼跃禹门浪,幽谷茑迁乔木林”那种美景了。享堂中那幅“目连戏演不尽奇观迪吉避允可当春秋全部,高石公具如斯卓见劝善惩恶何如讲演十篇”对联早已成为历史。站在“叙伦堂”废墟上,我们很难想象出那“通宵达旦”俗称“两头红”打目连的那种热闹的场面。

介绍

  明代诸生,笃信佛教,一生宣扬佛理,劝人为善,以正社会风气,1579年在变文的基础上,撰写《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》,分上、中、下3卷,共一百零二出,广泛流传于民间,成为今日之“祁门目连戏”。

  1、他生于正德戊寅九月二十四日,卒年是万历乙未三月初四,即公元1518年—1595年,一生历经了正德、嘉靖、隆庆、万历四朝;

  2、他准确的籍贯不仅是徽州(新安),而且是祁门县清溪村;

  3、他的妻子姓汪,叫究真,是芦溪汪以金的女儿;

  4.、他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,却“屡蹶科场”,后来虽然只是“抢道自娱,著作林间”,却也有一定的声誉。

  5、他的戏曲创作除了《目连救母劝善戏文》外,还有《五福记》一种,并且后者的编撰地是在太平焦村。

  6、名言:世事短如春梦,人情薄似秋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巢

    黄巢(820年-884年),曹州冤句(今山东菏泽西南)人,唐末农民起义领袖。黄巢出身盐商家庭,善于骑射,粗通笔墨,少有诗才,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,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。王仙芝起义前一年,关东发生了大旱,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,服差役,百姓走投无路,聚集黄巢周围,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。十二月十三日,兵进长安,于含元殿即皇帝位,国号“大齐”,建元金统,大赦天下。中和四年(884年)六月十五日,黄巢败死狼虎谷。昭宗天复初年,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,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,唐末农民起义结束。

  • 朱斌

    字文质,吴江人。至正十三年乡贡。

  • 李治

    唐高宗李治(628年7月21日-683年12月27日),字为善,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(649—683年在位),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,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,是嫡三子。贞观五年(631年)封为晋王,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,他才于贞观十七年(643年)被册立为皇太子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即位于长安太极殿,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。唐代的版图,以高宗时为最大,东起朝鲜半岛,西临咸海(一说里海),北包贝加尔湖,南至越南横山,维持了32年。李治在位34年,于弘道元年(683年)驾崩,年五十五岁,葬于乾陵,庙号高宗,谥号天皇大帝。

  • 柳恽

    柳恽,字文畅,生于宋泰始元年(465年),卒于梁天监十六年(517年)。祖籍河东解州(今山西运城),南朝梁著名诗人、音乐家、棋手。梁天监元年(502午)萧衍建立梁朝,柳恽为侍中,与仆射,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。以后在朝中,历任散骑常侍、左民尚书,持节、都督、仁武将军、平越中郎将、广州(今广东广州)刺史。又“征为秘书监、领左军将军”。曾两次出任吴兴(今浙江吴兴县)太守,“为政清静,人吏怀之。梁天监十六年(517年)卒,享年53岁。赠侍中,中护军。

  • 赵鹤

     扬州府江都人,字叔鸣,号具区。弘治九年进士。授户部主事,历郎中,累官至金华知府,以忤刘瑾遭谪,终山东提学佥事。生平好学不倦,晚注诸经,考论历代史,正其谬误。诗耻凡语,爱谢灵运、孟郊及元刘因。有《金华正学编》、《书经会注》、《维扬郡乘》、《具区文集》、《金华文统》等。

  • 郦权

    金临漳人,字元舆,号披轩。工诗,与王庭筠、党怀英齐名。世宗大定十年进士。官至著作郎。

  • 邹显吉

    邹显吉(1636-1709),字黎眉,号思静,一号华斋,自称湖北居人,晚号城南老圃,江苏无锡诸生。尝学诗于吴伟业,画摹宋、元,山水、人物均得古法。写生有邹菊之目。一门风雅,妻能画梅,兄、弟、子、侄,皆工画,著有《邹黎眉诗集》,《菊谱》等。

  • 蔡薿

    蔡薿(1067~1124),河南开封(今河南开封)人,字文饶。生于宋英宗治平四年(1067),卒于宋徽宗宣和六年(1124)。宋徽宗崇宁五年(1106)丙戌科状元。宣和中(1119-1125),蔡薿复为龙图阁学士,再知杭州,为政残忍,以喜怒徇情,方腊起义被平定后,西北戍卒归乡,欲拿奖赏之绢置换钱物,蔡薿先不准,准后又强压价格,至使戌卒纵火欲杀之为快,蔡薿虽得幸免,但再次被罢官,第二年去世,享年五十七岁。

  • 杜琼

    杜琼(1396~1474年),字用嘉,号东原耕者、鹿冠道人,人称东原先生,南直隶苏州府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明经博学,旁及翰墨书画皆精。山水宗董源,层峦秀拔,亦工人物。好为诗,其诗于评画尤深。著《东原集》、《耕馀杂录》。洪武二十九生,知府况钟两度推荐,均固辞不出。成化十年卒,年七十九,谥号“渊孝”。

  • 雪梅

    明僧。吴人。嘉靖中游金陵,不拘戒律,日饮茗,间或食酒肉。专修净土宗。每见法师讲经,便笑曰:“乱说。”偶出一语驳难,闻者汗下无以应。工诗文,自序其诗,每以寒山、拾得自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