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诗词古文>曾慥生平

曾慥生平介绍

曾慥(?—1155年)为南宋初道教学者。字端伯,号至游子,晋江(今福建泉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孙。曾官至尚书郎、直宝文阁。晚年隐居银峰,潜心修道,主张“学道以清净为宗,内观为本”,编成《道枢》四十二卷,选录大量修道养生术,包括义理、阴符、黄庭、太极、服气、大丹、炼精、胎息、金碧龙虎、铅汞五行等。曾慥死后被列为理学名臣,进祀乡贤祠。>>查看曾慥的诗词古文

编辑思想

  为研究和进行养生修道,曾慥从众多道书中,选录大量修道养生术资料,编成《道枢》四十二卷,共一百零八篇(一篇分上、中、下篇或上、下篇者,均作一篇计)。一般都辑录原文,加以串写,定以篇名。又在每篇篇名下,以四言四句,提示该篇内容要点或传授原委,从中可见编者的观点。

  如《玄轴》篇提要曰:“心劳神疲,与道背驰,冥心湛然,乃道之几。”表明其以安心养神为道教修炼之主旨;又如《内德》篇提要曰:“三业七情,既澄其源,五神守脏,三一永存。”表明其佛道结合的思想;再如《碎金》篇提要曰:“漆园之玄,竺乾之空,均乎正心,与儒同功。”反映其三教合一的思想。

  任《道枢》中,坐忘下、容成、周天、水火、坎离、火候、甲庚、昆仑、服气、呼吸、修真、真一、五行、众妙、入药镜等十五篇,每篇文内均用“至游子曰”的形式,直接表示编者自己的见解。如在《众妙》篇中有“至游子曰:吾有性命之宗,世未之知也,上纳于气,下勿泄于精,于是运之与玉池之渊相合,久而斯为丹矣,斯吾之性命也”。说明他编《道枢》,并不完全是将前人的资料进行简单的选录编纂,而是包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。又如在《容成》篇中,曾慥驳斥御女之术,谓“魏伯阳曰:割肉以内于腹不可以成胎,则外物不可以为丹也明矣。是知学道以清净为宗,内观为本者也。于是深根固蒂,使纯气坚守,神不外驰,至于坎离交际,而大药可成矣。善乎庄子之论曰:必净必清,无劳汝形,无摇汝精,乃可以长生,未闻有以御女而获仙者也。”可见曾慥是主张内丹修炼术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俞明震

    俞明震(1860~1918),字恪士,又字启东,号觚庵,祖籍浙江山阴(今绍兴)斗门,生于湖南。光绪戊子(1888年)科举人,官至甘肃提学使。入民国,为肃政史,谢病归隐杭州西湖。明震工诗,吟甚苦,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,甚且病眩,故所作不多。所著《觚庵诗存》传于世。

  • 柳公权

    柳公权(778年-865年),字诚悬,汉族,京兆华原(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)人。唐代著名书法家、诗人,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。共历仕七朝,官至太子少师,封河东郡公,以太子太保致仕,故世称“柳少师”。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,与颜真卿齐名,人称“颜柳”,又与欧阳询、颜真卿、赵孟頫并称“楷书四大家”。传世碑刻有《金刚经刻石》、《玄秘塔碑》、《冯宿碑》等,行草书有《伏审》、《十六日》、《辱向帖》等,另有墨迹《蒙诏帖》、《王献之送梨帖跋》。柳公权亦工诗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五首,《全唐诗外编》存诗一首。

  • 王晔

    王晔(生卒年未详),字晔,号南斋,杭州人。生性乐观幽默,热爱自然,常对月吟咏。擅长诗章乐府。曾与朱凯合作散曲《双渐小卿问答》16首,内容为双渐与苏小卿的故事,深为时人称道。他创作的杂剧有《卧龙岗》、《双卖华》、《破阴阳八卦桃花女》等,今仅存《桃花女》、《太和正音谱》,列为杰作。至顺年间(1330—1332),他还辑录自春秋到宋金艺人的作品和事迹,汇成《优戏录》一书,当时名士杨维桢为之作序,惜已失传。此外,还有散曲数首传世。

  • 傅咸

    (239—294)西晋北地泥阳人,字长虞。傅玄子。刚简有大节,好属文论。武帝咸宁初,袭父爵,拜太子洗马,累迁尚书左丞。数上书言事,建议裁并官府,静事息役,惟农是务。并谓“奢侈之费,甚于天灾”。惠帝立,拜司隶校尉。屡劾权贵,京都肃然。卒官。能诗文,今存《傅中丞集》辑本。

  • 周世昌

    周世昌,建州(今福建建瓯)人。真宗时商贾,曾因海难飘流至日本。事见《宋史》卷四九一《日本国传》。

  • 王与敬

    福州人,号秋崖。少游湖海,参访高真,留雷州,武宗至大二年奉旨还武夷山护冲祐观。

  • 朱泰修

    朱泰修,字镜芗,海盐人。道光丁未进士,官宝应知县。有《竹南精舍诗钞》。

  • 朱枫

    朱枫,字近漪,号排山,钱塘人。有《排山小草》。

  • 吴烛

    生平无考。《全唐诗》收其《铜雀妓》诗1首,出《乐府诗集》卷三一。

  • 刘恒

    汉文帝刘恒(前202年—前157年),汉高祖第四子,母薄姬,汉惠帝之庶弟。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,封刘恒为代王,其为人宽容平和,在政治上保持低调。高祖死后,吕后专权,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。前180年,吕后一死,太尉周勃、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,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,是为汉文帝。